查古籍
病名。指生于臍部之漏管。亦名臍漏瘡,落臍瘡。見《外科真詮》卷上。該病多因臍癰治療不當(dāng),久不收口,形成漏管;或落臍帶之后,臍汁不干,瘡口不合所致。臨床可見臍中時有膿血臭水流出,久不收口。治宜外用提膿去腐之藥,待腐去膿盡后繼以生肌收口之藥收功,必要時應(yīng)以手術(shù)治療。相當(dāng)于先天性及后天性臍管瘺??蓞⒁姖?nèi)ジl。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指生于臍部之漏管。亦名臍漏瘡,落臍瘡。見《外科真詮》卷上。該病多因臍癰治療不當(dāng),久不收口,形成漏管;或落臍帶之后,臍汁不干,瘡口不合所致。臨床可見臍中時有膿血臭水流出,久不收口。治宜外用提膿去腐之藥,待腐去膿盡后繼以生肌收口之藥收功,必要時應(yīng)以手術(shù)治療。相當(dāng)于先天性及后天性臍管瘺??蓞⒁姖?nèi)ジ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