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
①黃疸之屬寒濕者。因脾陽不振、寒濕內蘊、膽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膚所致,或由陽黃日久轉化而成。《景岳全書·雜證謨》:“凡病黃疸而絕無陽證陽脈者,便是陰黃?!弊C見身目黃色晦暗,胃呆腹脹,神疲乏力,脅肋隱痛,小便短少,大便不實,舌淡苔膩,脈沉細遲。治宜調理脾胃,溫化寒濕,方茵陳五苓散、茵陳術附湯、茵陳四逆湯等。見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膽囊炎等病。參見黃疸條。
②黃疸二十八候之一?!吨T病源候論·黃病諸候》:“陽氣伏,陰氣盛,熱毒加之,故但身面色黃,頭痛而不發(fā)熱,名為陰黃?!?/p>
③三十六黃之一。《圣濟總錄》卷六十一:“病人寒熱,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此是陰黃?!币朔辄S梔子湯。若見人中反者,病情較為嚴重。參見黃疸條。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
①黃疸之屬寒濕者。因脾陽不振、寒濕內蘊、膽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膚所致,或由陽黃日久轉化而成。《景岳全書·雜證謨》:“凡病黃疸而絕無陽證陽脈者,便是陰黃?!弊C見身目黃色晦暗,胃呆腹脹,神疲乏力,脅肋隱痛,小便短少,大便不實,舌淡苔膩,脈沉細遲。治宜調理脾胃,溫化寒濕,方茵陳五苓散、茵陳術附湯、茵陳四逆湯等。見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膽囊炎等病。參見黃疸條。
②黃疸二十八候之一?!吨T病源候論·黃病諸候》:“陽氣伏,陰氣盛,熱毒加之,故但身面色黃,頭痛而不發(fā)熱,名為陰黃?!?/p>
③三十六黃之一。《圣濟總錄》卷六十一:“病人寒熱,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此是陰黃?!币朔辄S梔子湯。若見人中反者,病情較為嚴重。參見黃疸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