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卿子傷寒論》 白通加豬膽汁方第九十六

    作者: 張卿子

    蔥白(四莖)干姜(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一合味苦寒)豬膽汁(一合味苦寒)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內(nèi)經(jīng)曰。若調(diào)寒熱之逆。冷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嗌之后。冷體既消。熱性便發(fā)。

    由是病氣隨愈。嘔噦皆除。情且不達(dá)。而致大益。此和人尿豬膽汁咸苦寒物于白通湯熱劑中。要其氣相從。則可以去格拒之寒也。

    張兼善云。白通湯用附子。凡四證。惟真武湯一證熟用。余皆生用。何也。凡附子生用則溫經(jīng)散寒。炮熟則益陽除濕。干姜辛熱。故佐生附為用。生姜辛溫。少資熟附之功。然白通等湯。以下利為重。其真武湯證。以寒濕為先。故用藥有輕重之殊耳。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蛐”憷;蛳吕;驀I者。真武湯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則邪氣猶淺。至四五日。邪氣已深。腎主水。腎病不能制水。水飲停為水氣。腹痛者。寒濕內(nèi)甚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濕外甚也。小便不利。自下利者。

    濕勝而水谷不別也。內(nèi)經(jīng)曰。濕勝則濡泄。與真武湯。益陽氣。散寒濕。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