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女科》 小便不通

    作者: 王肯堂

    〔大〕妊娠小便不通,為小腸有熱,傳于胞而不通耳。若兼心肺氣滯,則致喘急。陳無擇云∶妊娠胎滿逼胞,多致小便不利。若心腎氣虛,清濁相干,則為諸淋。若胞系了淚,小便不通,名曰轉(zhuǎn)胞。若胎滿尿出,名曰遺尿。

    〔丹〕轉(zhuǎn)胞病胎婦稟受弱者,憂悶多者,性躁急者,食味濃者,大率有之。古方皆用滑利疏導(dǎo)藥,鮮有應(yīng)效。因思胞為胎所壓,展在一邊,胞系了戾不通耳。胎若舉起,懸在中央,胞系得疏,水道自行。然胎之墜下,必有其由。一日吳宅寵人患此,脈之兩手似澀,重取則弦,左手稍和。予曰∶此得之憂患,澀為血少氣多,弦為有飲,血少則胞弱而不能自舉,氣多有飲,中焦不清而隘,則胞知所避而就下,故喜墜。遂以四物湯加參、術(shù)、半夏、陳皮、生甘草、生姜空心飲,隨以指探喉中,吐出藥汁,候少頃氣定,又與一帖,次日亦然,如是八帖而安。此法果為的確,恐偶中耳。后有數(shù)人歷歷有效,未知果何如耶?

    仲景云∶婦人本肌盛頭舉身滿,今反羸瘦舉中空減,胞系了戾,亦致胞轉(zhuǎn)。其義未詳,必有能知之者。一婦人四十一歲,妊孕九個月,轉(zhuǎn)胞小便不出,三日矣。下急腳腫,不堪存活,來告急。予往視之,見其形瘁,脈之右澀而左稍和,此飽食而氣傷,胎系弱,不能自舉而下墜,壓著膀胱,偏在一邊,氣急為其所閉,所以水竅不能出也。轉(zhuǎn)胞之病,大率如此。予遂制一方補(bǔ)血養(yǎng)氣,血?dú)饧日?,胎系自舉,則不下墜,方有安之理。遂作人參、當(dāng)歸身尾、白芍藥、白術(shù)、帶白陳皮、炙甘草、半夏、生姜,煎濃湯與四帖,任其叫啖。

    至次早,又與四帖,藥渣作一帖,煎令頓飲之,探喉令吐出此藥湯,小便立通,皆黑水。

    后就此方加大腹皮、枳殼、青蔥葉、縮砂仁二十帖與之,以防產(chǎn)前后之虛,果得就蓐平安,產(chǎn)后亦健。一婦人妊娠七八個月,患小便不通,百醫(yī)不能利,轉(zhuǎn)加急脹,診其脈細(xì)弱。予意其血?dú)馓撊?,不然水載其胎,故胎重墜,下壓住膀胱下口,因此溺不得出。若服補(bǔ)藥升扶胎起,則自下。藥力未至,愈加急滿。遂令一老婦用香油涂手,自產(chǎn)門入托起其胎,溺出如注,脹急頓解。一面卻以人參、黃 、升麻、大劑煮服,或少有急滿,仍用手托放取溺,如此三日后,胎漸起,小便如故。

    〔薛〕前證亦有脾肺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者;亦有氣熱郁結(jié)膀胱,津液不利者;亦有金為火爍,脾土濕熱,甚而不利者;更當(dāng)詳審施治。司徒李杏岡仲子室,孕五月,小便不利,諸藥不應(yīng)。余曰∶非八味丸不能救。不信,別用分利之藥,肚腹腫脹,以致不起。

    儒者王文遠(yuǎn)室,患此小腹腫脹幾至于殆,用八味丸一服,小便滴瀝,再以前丸之料,加車前子一劑即利,肚腹頓宛而安。

    〔仲〕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zhuǎn)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即八味丸。方見雜病虛勞。

    每以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日再服。)

    〔產(chǎn)〕療小便不通及胞轉(zhuǎn)。

    桑螵蛸搗末,米飲服方寸匕,日三。

    〔仲〕妊娠有水氣,重身,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一斤) 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歸母苦參丸主之。

    當(dāng)歸 貝母 苦參(各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男子加滑石半兩。)

    〔大〕治妊娠卒不得小便。

    杏仁一味去皮尖,搗丸如綠豆大,燈心湯吞七丸,立利。

    〔丹〕朱宅婦人三十余歲,懷胎四個月,大小便閉,因與通利,冬葵子等藥已通,但氣未順。此由性急,血耗氣亂,須和其氣,滋其血乃安。

    陳皮 青皮 芍藥(一錢) 人參 歸身尾 川芎 地黃 白術(shù)(半兩) 茯苓 木通 甘草(二分)

    獨(dú)圣散治妊娠小便不通。

    上用蔓荊子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濃煎蔥白湯調(diào)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xué)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jì)之前藥學(xué)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xué)者譽(yù)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xué)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chǔ)上進(jìn)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xué)術(shù)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