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夫胃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以為血氣,榮潤臟腑。因產(chǎn)則臟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也。
〔薛〕前證若因飲食過時,用四君子湯。飲食過多,用六君子湯。飲食過時而兼勞役,用補中益氣。若因飲食停滯,用人參養(yǎng)胃湯。脾胃氣虛,用六君子湯。胃氣虛寒,加炮姜、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黃散。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湯,多有生者。
一產(chǎn)婦朝吐痰,夜發(fā)熱,晝夜無寐,或用清痰降火,肌體日瘦,飲食日少,前證愈甚。余曰∶早間吐痰,脾氣虛也。夜間發(fā)熱,肝血虛也。晝夜無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以次調(diào)理而痊。
開胃散治產(chǎn)后胃氣不和,嘔吐不止,全不納食,宜服此。
訶子肉(一兩半) 人參(一兩) 甘草(半兩)
上三味為細末,別以半夏半分,生姜一分,薤白二七莖,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分為兩服。
療產(chǎn)后嘔逆不止。(鄭知縣傳。)
橘紅(一兩) 半夏曲 甘草(各半兩) 藿香(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治產(chǎn)后更無他疾,但多嘔逆不能食。
白術(shù)(一兩二錢半) 生姜(一兩半)
上細切,酒水各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產(chǎn)后嘔逆不已,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藿香、砂仁。
石蓮散治產(chǎn)后咳逆嘔吐,心怔目暈。
石蓮子(去殼,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 丁香(五錢)
上為細末,米飲調(diào)服三錢,無時。
內(nèi)熱嘔吐,服前藥不效者,以枇杷葉(去毛蜜炙、)茅根各五錢,煎濃湯,入蘆根汁半盞和勻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夫胃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以為血氣,榮潤臟腑。因產(chǎn)則臟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也。
〔薛〕前證若因飲食過時,用四君子湯。飲食過多,用六君子湯。飲食過時而兼勞役,用補中益氣。若因飲食停滯,用人參養(yǎng)胃湯。脾胃氣虛,用六君子湯。胃氣虛寒,加炮姜、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黃散。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湯,多有生者。
一產(chǎn)婦朝吐痰,夜發(fā)熱,晝夜無寐,或用清痰降火,肌體日瘦,飲食日少,前證愈甚。余曰∶早間吐痰,脾氣虛也。夜間發(fā)熱,肝血虛也。晝夜無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以次調(diào)理而痊。
開胃散治產(chǎn)后胃氣不和,嘔吐不止,全不納食,宜服此。
訶子肉(一兩半) 人參(一兩) 甘草(半兩)
上三味為細末,別以半夏半分,生姜一分,薤白二七莖,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分為兩服。
療產(chǎn)后嘔逆不止。(鄭知縣傳。)
橘紅(一兩) 半夏曲 甘草(各半兩) 藿香(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治產(chǎn)后更無他疾,但多嘔逆不能食。
白術(shù)(一兩二錢半) 生姜(一兩半)
上細切,酒水各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產(chǎn)后嘔逆不已,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藿香、砂仁。
石蓮散治產(chǎn)后咳逆嘔吐,心怔目暈。
石蓮子(去殼,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 丁香(五錢)
上為細末,米飲調(diào)服三錢,無時。
內(nèi)熱嘔吐,服前藥不效者,以枇杷葉(去毛蜜炙、)茅根各五錢,煎濃湯,入蘆根汁半盞和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