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繩·類方》 破傷風

    作者: 王肯堂

    羌活防風湯(《保命》) 治破傷風,脈浮弦,初傳在表。

    羌活 防風 川芎 本 當歸 芍藥 甘草(各四兩) 地榆 細辛(各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熱服。量緊慢加減用之。熱盛加黃芩、黃連各二兩,大便秘加大黃一兩,自汗加防風、白術各半兩。

    防風湯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里,急宜服此。

    防風 羌活 獨活 川芎(各等分)

    上 咀,水煎服。后宜調(diào)蜈蚣散,大效。

    九味羌活湯

    羌活 防風 蒼術(各一兩半) 細辛(五錢) 川芎 白芷 生地黃 黃芩甘草(各一兩)

    以上九味, 咀,每服一兩,水煎。

    蜈蚣散

    蜈蚣(一對) 魚鰾(五錢,炒) 左盤龍(半兩,炒煙盡)

    上為細末,用防風湯調(diào)服。如前藥解表不已,覺直轉(zhuǎn)入里,當服左龍丸,服之漸漸看大便軟硬,加巴豆霜。

    白術防風湯若服前藥已過,臟腑和,有自汗者,宜服此藥。

    白術 黃 (各一兩) 防風(二兩)

    上 咀,每服七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

    破傷風,臟腑秘,小便赤,用熱藥自汗不休,故知無寒也,宜速下之。先用芎黃湯三二服,后用大芎黃湯下之。

    芎黃湯

    川芎(一兩) 黃芩(六錢) 甘草(炙,二錢)

    上為 咀,每服五七錢,水一盞半,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大芎黃湯

    川芎(五錢) 大黃(生) 黃芩 羌活(去蘆,各一兩。)

    上為 咀,根據(jù)前煎服,以利為度。

    江鰾丸治破傷風驚而發(fā)搐,臟腑秘澀,知病在里。

    江鰾(半兩,炒) 野鴿糞(半兩,炒) 雄黃(一錢,水飛) 蜈蚣(一對) 天麻(一兩) 白僵蠶(半兩,炒)

    上為細末,分作三分,先用二分,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又用一分,入巴豆霜一錢同和,亦以燒飯為丸,不用朱砂為衣。每服朱砂為衣丸藥二十丸,入巴豆霜丸藥一丸,次服二丸,漸加至利為度,再服朱砂為衣丸藥,病愈止。

    左龍丸

    左盤龍 白僵蠶 鰾(并銼炒。各半兩) 雄黃(一錢,水飛研)

    上為細末,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送下。如里證不已,當于左龍丸藥末一半內(nèi),加巴豆霜半錢,燒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同左龍丸一處合服,名左龍丹。每服藥中加一丸,如此漸加服至十丸,以利為度。若利后更服后藥,若搐痙不已,亦宜服后藥羌活湯。

    羌活湯治破傷風,搐閉不通。

    羌活(去蘆) 獨活(去蘆) 防風(去蘆) 地榆(各一兩)

    上為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如有熱加黃芩,有涎加半夏。若病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宜養(yǎng)血為度。

    地榆防風散治半表半里,頭微汗,身無汗。

    地榆 防風 地丁香 馬齒莧(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米飲調(diào)下。

    養(yǎng)血地黃當歸散治破傷風,日久漸虛,邪氣入內(nèi)。

    當歸(去蘆) 地黃 芍藥 川芎 本(去蘆) 防風(去蘆) 白芷(各一兩) 細辛(去苗,五錢)

    上為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白術黃 湯

    白術(二錢) 黃 (三錢) 防風(一錢半)

    上水煎,食前服。

    白術升麻湯

    白術 黃 (各二錢) 干葛(五分) 升麻 黃芩(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水煎,食遠服。

    蠲痙湯

    羌活 獨活 防風 地榆(各一錢) 杏仁(七枚,去皮搗碎,蒸令熟,研成膏)

    上前四味,以水一盞,煎七分,入杏仁和勻服之。兼以搽瘡上,瘥。

    朱砂指甲散

    人手足指甲(炒煙起,六錢) 獨活 朱砂(另研) 天南星(姜制。各二錢)

    上制度為細末,分作三服,酒調(diào)下。

    玉真散

    南星 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生姜汁調(diào)服,傷處以此貼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
  • 作者:
    宋慈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俞弁
  •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作者:
    魏之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