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平胃散(見中食。) 六君子湯(見虛勞。)
人參補氣湯治四肢懶倦。
黃 (一錢半) 人參 防風(fēng) 升麻 黃柏 知母(各七分) 白芍藥 生地黃(各五分) 熟地黃(六分) 生甘草(一分)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二十粒) 肉桂(二分)
上為粗末,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熱服。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乏,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jié)痛,口苦舌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diào),小便頻數(shù),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方見惡寒門。)
(公元 1529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二卷。闡述傷科的病癥治療,凡方藥、手法、用具等,都有詳細的記述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平胃散(見中食。) 六君子湯(見虛勞。)
人參補氣湯治四肢懶倦。
黃 (一錢半) 人參 防風(fēng) 升麻 黃柏 知母(各七分) 白芍藥 生地黃(各五分) 熟地黃(六分) 生甘草(一分)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二十粒) 肉桂(二分)
上為粗末,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熱服。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乏,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jié)痛,口苦舌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diào),小便頻數(shù),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方見惡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