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類本草》 釣樟(音草)根皮

    作者: 唐慎微

    主金瘡止血。

    陶隱居云∶出桂陽、邵陵諸處,亦呼作鳥樟,方家少用,而俗人多識此。刮根皮屑以療金瘡,斷血易合,甚驗。

    又有一草似野狼牙,氣辛臭,名地菘,人呼為劉 (音獲)草。五月五日采,干作屑。亦主療金瘡。言劉 昔采用之爾。唐本注云∶釣樟,生郴州山谷。樹高丈余。葉似楠(音南)葉而尖長,背有赤毛,若枇杷葉。

    八月、九月采根皮,曬干也。

    臣禹錫等謹(jǐn)按治霍亂。日華子云∶溫,無毒。

    治賁豚香港腳水腫,煎服并將皮煎湯洗瘡痍風(fēng)瘙疥癬。陳藏器云∶樟材,味辛惡氣,中惡心腹痛,鬼注,霍亂,腹脹,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無藥處用之。江東KT 船,多是樟木,斫取札用之。彌辛烈者佳。亦作浴湯,治香港腳,除疥癬風(fēng)癢,作履除香港腳,縣名豫章,因木為名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