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查古籍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蘩萎_圖缺)
味酸,平,無毒。主積年惡瘡不愈。五月五日日中采,干用之。
陶隱居云∶此菜,人以作羹。五月五日采,曝干,燒作屑,療雜瘡,有效。亦雜百草取之,不必只此一種爾。唐本注云∶此草即是雞腸也,俱非正經(jīng)所出。而二處說異,多生濕地坑渠之側(cè)。流俗通謂雞腸,雅士總名蘩蔞?!稜栄拧肺镏孛?,并云一物兩名。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蘩蔞,主破血。產(chǎn)婦煮食之,及下乳汁。產(chǎn)后腹中有塊痛,以酒炒絞取汁,溫服。又取曝干為末,醋煮為丸,空腹服三十丸,下惡血。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jīng)云∶葉青,花白,采苗。長服惡血盡出,治惡瘡有神驗之功。
圖經(jīng)曰∶蘩蔞(音縷),即雞腸草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南中多生于田野間,近京下濕地,亦或有之。葉似荇菜而小,夏秋間生小白黃花,其莖梗作蔓,斷之有絲縷,又細而中空似雞腸,因得此名也。《本經(jīng)》作兩條,而蘇恭以為一物二名。謹按《爾雅》KT (五高切),KTKT今南北所生,或肥瘠用雞腸及蘩KT 若菟之。五月五日采,陰干用范汪治淋,用蘩蔞滿食療∶不用令人長食之,恐血盡?;蛟?蔞即藤也,人恐白軟草是。外臺秘要∶治淋。
取蘩蔞草滿兩手握,水煮服之。
衍義曰∶蘩蔞,雞腸草,一物也。今雖分之為二,其雞腸草條中,獨不言性味,故知一物也。雞腸草,春開小花如綠豆大,莖、葉如園荽,初生則直,長大即覆地。小戶收之為齏,食之烏髭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