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諸病源候論》 十七、虛勞里急候

    作者: 巢元方

    虛勞則腎氣不足,傷于沖脈。沖脈為陰脈之海,起于關元,關元穴在臍下,隨腹直上至咽喉。勞傷內(nèi)損,故腹里拘急也。

    上部之脈微細,而臥引里急,里急心膈上有熱者,口干渴。寸口脈陽弦下急,陰弦里急,弦為胃氣虛,食難已飽,飽則急痛不得息。寸微關實、尺弦緊者,少腹腰背下苦拘急痛外,如不喜寒,身憒憒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正偃臥,以口徐徐納氣,以鼻出之。除里急、飽食。后小咽氣,令溫中;若氣寒者,使人干嘔腹痛,從口納氣七十所,咽,即大填腹內(nèi),小咽氣數(shù)十;兩手相摩,令極熱,以摩腹,令氣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