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串雅內(nèi)外編》 凡例

    一、是編寫內(nèi)外二種,首列其要,次及其余。合之則諸法畢備,分之仍各有妙用,棄俗從雅,庶覽者得有流別,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一、醫(yī)分必分癥類次,茲則從法集方。有一病而諸門俱入者,以其各有治法,故不以類聚,不欲紊其成法也。

    一、柏云手抄有《市語宗派神用運技》一卷,言多不經(jīng),啟后人漁利之私,急為芟削,間采一二入緒論中,以廣見聞。

    一、頂、串、截為走醫(yī)三大法,以譬三才也。未流輒妄定成數(shù),有九頂、十三串、七十二截等目,每自夸于人,輒曰∶某某得幾頂、幾串、幾截,其法甚秘,云罕有全知者。不知以類統(tǒng)計,寧止區(qū)區(qū)者。余因盡發(fā)其秘,非欲矜己之長,良由濟世一端,多多益善也。外有九種、十三根等法,能拔骨髓諸毒,然不肖瘍科,每竊以取利,種毒留根,變小成大,實則為利淺而受害深,寧棄而不錄。

    一、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則祝由,茲錄其小者,絕擾屏囂,均無妨于大雅。其有近于巫、覡所為者,概在所擯。

    一、方用單行奏功最捷,藥有制品取效更神,針灸輔藥力所不及也。故列藥外百物,又推恩所宜及也。故列醫(yī)外奇病所以畢其法,藥戲所以備其趣,皆以神妙用而奏厥功也,因并存之。

    一、藥品尚真,奚錄偽焉?曰∶所以著奸也!知其術(shù),始不受其愚,而作偽者更無以巧取濃利,殆猶刪詩不去鄭、衛(wèi)之意。矧其中有可用者,若假象皮膏之收口,假乳香之定痛,著效更捷子真,亦方術(shù)所不廢也。至若蒙汗、麻沸等方,予皆有之,而不備錄者,恐易以啟奸,且已列睡圣整骨諸術(shù)矣,何多贅焉!

    一、取蟲為走醫(yī)第一要法,而選元尤有起死回生之術(shù)。無此二門,則無由見神,故兼存不廢。

    一、是書初著,尚有靈穴經(jīng)、奇脈經(jīng)、靈草經(jīng)、識癥論、變癥論及陽取、陰取、隔二、隔三諸法,當另為一編以問世。

    一、是書采錄得于柏云手抄者十之三,《百草鏡》、《救生?!氛呤?,《養(yǎng)素園》及《江閩方本》者十之三,其一則傳于世醫(yī)者,悉匯而成帙。蓋筌蹄由始例得并志焉。

    一、丸散云刀圭者,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五匕者,即今五銖錢邊五字者,抄之不落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匕即匙也)。

    按:恕軒先生原訂有內(nèi)、外二編,凡例所論,總內(nèi)、外而言之。茲所刊者,惟內(nèi)編四卷。如水法、祝由、藥外、醫(yī)外、藥戲、取蟲、選元諸條皆內(nèi)編所不載。今年正月,從越中藏書家覓得外編,如獲拱寶。總次不暇細校,錄付仍囑吳君平格補注,行將以次開雕,以公同好。

    光緒庚寅五月望邁孫識。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chǔ)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shù)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楊時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劉宋、雷學所著
  •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