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諸病源候論》 一、蛇螫候

    作者: 巢元方

    凡中蛇,不應(yīng)言蛇,皆言蟲,及云地索,勿正言其名也。

    惡蛇之類甚多,而毒有瘥劇。時(shí)四月、五月,中青 、三角、蒼虺、白頸、大蜴;六月、七月,中竹狩、艾蝮、黑甲、赤目、黃口、反鉤、白 、三角。此皆蛇毒之猛者,中人不即治,多死。又有赤連、黃頷之類,復(fù)有六七種,而方不盡記其名。

    水中黑色者,名公蠣。山中一種亦相似,不常聞螫人。

    又有鉤蛇,尾如鉤,能倒?fàn)咳双F入水,沒而食之。

    又,南方有 蛇,人忽傷之,不死,終身伺覓其主不置,雖百人眾中,亦直來取之。惟遠(yuǎn)去出百里乃免耳。

    又有 蛇,長(zhǎng)七八尺,如船 狀,毒人必死。即削取船 ,煮汁漬之便瘥。

    但蛇例雖多,今皆以青條 尾、白頸艾蝮,其毒尤劇。大者中人,若不即治,一日間舉體洪腫,皮肉坼爛;中者,尚可得二三日也。

    凡被蛇螫,第一禁,第二藥。無此二者,有全劑,雄黃、麝香可預(yù)辦。故山居者,宜令又,惡蛇螫者,人即頭解散,言此蛇名黑帝。其瘡冷如凍凌,此大毒惡。不治,一日即死。若頭不散,此蛇名赤帝,其毒小輕,瘡上冷,不治,故得七日死。

    凡蛇瘡未愈,禁熱食;熱食便發(fā),治之根據(jù)初被螫法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