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 高血壓 一

    孫某某,女,37歲

    【初診】

    脈象弦精細數(shù),心煩夢多,大便干結(jié),血壓偏高,頭痛偏左,痛如針刺。此陰分不足,血虛不能養(yǎng)肝,肝陽化風(fēng),風(fēng)動則頭痛必作,舌紅且干,陰傷熱生之象也。先用清上實下方法。

    桑葉10克,菊花10克,勾藤10克(后下),生石決明20克,生牡蠣2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木瓜10克。

    【二診】

    頭痛略減,脈象弦細,舌紅口干,再以前法,參以養(yǎng)血育陰,冀其風(fēng)息痛止。

    桑葉10克,菊花10克,勾藤10克(后下),生石決明20克,生牡蠣20克,白芍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夏枯草10克,牛膝10克。

    【三診】

    藥后痛止眠安,仍以前法進退。忌食辛辣肥甘為要。原方繼進10劑。

    【按】:陰虛則陽亢,下虛則上盛,令頭痛偏左,是肝熱上沖,肝熱之由,在乎陰虛,故用清肝息風(fēng)以治其標,養(yǎng)血育陰以治其本,標本兼顧,服之即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作者:
  • 作者:
    孫一奎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