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針灸素難要旨》 二十八、血氣不同形

    作者: 高武

    帝曰∶余聞九針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氣,各不同形,或神動而氣先針行,或氣與針相逢,或針以出氣獨行,或數(shù)刺乃知,或發(fā)針而氣逆,或數(shù)刺病益劇。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聞其方。岐伯曰∶重陽之人,其神易動,其氣易往也。重陽之人, 高高,言語善疾,舉足善高,心肺之臟氣有余,陽氣滑盛而揚,故神動而氣先行。重陽之人,而神不先行者,此人頗有陰者也。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數(shù)怒者易解,故曰頗有陰。其陰陽之離合難,故其神不能先行。陰陽和調,而血氣淖澤滑利,故針入而氣出疾,而相逢也。其陰氣多而陽氣少,陰氣沉而陽氣浮者五內,故針已出,氣乃隨其后,故獨行也。人之多陰而少陽其氣沉,而氣往難,故數(shù)刺乃知也。針入而氣逆者,其氣逆與其數(shù)刺病益甚者,非陰陽之氣浮沉之勢也。此皆粗工之所敗,工之所失,其形氣無過焉。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作者:
  • 作者:
    ?
  • 作者:
    周學海
  • 作者:
    葉天士
  • 作者:
    祝登元
  • 作者:
  • 作者:
    汪東亭
  •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