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xué)》 草果

    【藥用】姜科草本植物草果Amomumtaso-kocrevostetLemarie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歸脾、胃經(jīng)。

    【功效】燥濕散寒,截瘧。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寒濕中阻、脘腹脹滿、吐瀉等癥

    草果香濃辛烈,有較強(qiáng)的燥濕散寒功效,可用于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癥,可與草豆蔻、厚樸、蒼朮等同用。

    2.用于瘧疾。

    草果又能截瘧,藥性溫燥,以治寒濕偏盛之瘧疾為移。對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可與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處方用名】草果、草果仁、炒草果仁(炒,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方劑舉例】草果飲(《證治準(zhǔn)繩》):草果、高良姜、厚樸、藿香、半夏曲、丁香、青皮、生姜、大棗治寒濕內(nèi)積,胸腹脹痛。

    達(dá)原飲(《溫疫論》):檳榔、厚樸、芍藥、黃芩、草果、甘草治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先憎寒而后發(fā)熱,繼而但熱不寒,或發(fā)熱傍晚益甚,頭疼身痛,脈數(shù)。

    【文獻(xiàn)摘錄】《飲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嘔,補(bǔ)胃,下氣?!?/p>

    《本經(jīng)逢原》:「除寒,燥濕,開郁,化食,利膈上痰?!?/p>

    《本草正義》:「草果,辛溫燥烈,善除寒濕而溫燥中宮,故為脾胃寒濕主藥。」

    「按嵐瘴皆霧露陰濕之邪,最傷清陽之氣。故辟瘴多用溫燥芳香,以勝陰霾濕濁之蘊崇。草果之治瘴瘧,意亦猶是?!?/p>

    《本草求真》;「草果與草豆蔻,諸書皆載氣味相同,功效無別,服之皆能溫胃逐寒。然此氣味浮散,凡冒巔霧不正瘴瘧,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p>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