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化寒痰藥多屬溫性,適用于寒痰、濕痰的癥候,如咳嗽氣喘、痰多稀薄,以及肢節(jié)酸痛,陰疽流注等病癥。為了加強療效,此類藥物常與溫散寒濕的藥物同用。如屬陰虛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應當慎用。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溫化寒痰藥多屬溫性,適用于寒痰、濕痰的癥候,如咳嗽氣喘、痰多稀薄,以及肢節(jié)酸痛,陰疽流注等病癥。為了加強療效,此類藥物常與溫散寒濕的藥物同用。如屬陰虛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應當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