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xué)》 硫黃

    【藥用】本品為天然硫黃礦或含硫礦物的提煉品。

    【性味與歸經(jīng)】酸,溫。有毒。入腎、大腸經(jīng)。

    【功效】殺蟲,補火助陽。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疥癬,陰疽等癥。

    本品有以毒攻毒的作用,且有殺蟲之功,對于疥癬,可配伍輕粉,大風(fēng)子等同用;還可外敷陰疽,有消散的功效。

    2、用于命門火衰,腰酸膝冷,陽痿,以及腎氣不納所致的喘逆和虛寒腹痛等癥。

    本品有補火助陽之功,對命門火衰所致的腰酸、陽痿,及虛寒腹痛等癥,可與附子、肉桂等配合應(yīng)用;治療腎氣不納的喘逆,可配合黑錫、補骨脂、葫蘆巴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于虛寒便秘。

    【處方用名】硫黃(與豆腐同煮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日量三分至八分,入丸、散。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半硫丸《和劑局方》:半夏、硫黃、姜汁。治虛寒便秘。

    【文獻摘錄】《本經(jīng)》:「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

    《藥性本草》:「能下氣,治腳弱腰腎久冷,除冷風(fēng)頑痹?!褂衷疲骸干弥谓臧_,及療寒熱咳逆。」

    《本草圖解》:「主命門火衰,陽氣暴絕,陰證傷寒,陽道痿弱,老人虛秘,婦入血結(jié),虛寒久痢,心腹積聚?!?/p>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