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查古籍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lán)本修訂而成。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內(nèi)踝一寸前,太溪踝后跟骨上,大鐘跟后踵中邊,水泉溪下一寸覓,照海踝下四分真,復(fù)溜踝后上二寸,交信后上二寸聯(lián),二穴只隔筋前后,太陰之后少陰前(前傍骨是復(fù)溜,后傍骨是交信,二穴只隔一條筋),筑賓內(nèi)踝上 分,陰谷膝下曲膝間。橫骨大赫并氣穴,四滿中注亦相連,五穴上行皆一寸,中行旁開五分邊,肓俞上行亦一寸,但在臍旁半寸間,商曲石關(guān)陰都穴,通谷幽門五穴聯(lián),五穴上下一寸取,各開中行五分前,步廊神封靈墟穴,神藏 中俞府安,上行寸六旁二寸,俞府璇璣二寸觀。
〖注〗涌泉穴,在足心陷中,伸腿屈足,卷指宛宛中,是其穴也。從涌泉上行足內(nèi)踝,前起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從然谷行足內(nèi)踝后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太溪穴也。從大溪行足跟后,跟中大骨上兩筋間,大鐘穴也。從大鐘行太溪下一寸,內(nèi)踝下,水泉穴也。從水泉行足內(nèi)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之中陷中,照海穴也。從照海行足內(nèi)踝后,除踝上二寸許,前傍骨陷中,復(fù)溜穴也。從復(fù)溜斜外,上行復(fù)溜穴之后,二寸許后傍筋,交信穴也。從交信斜外,上行過三陰交穴,上 分中,筑賓穴也, 者俗名腿肚也。從筑賓上行,膝下內(nèi)輔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yīng)手,屈膝得之,陰谷穴也。
從陰谷上行,入腹,陰上橫骨中,宛曲如仰月中央,去任脈之中行旁開五分,橫骨穴也。從橫骨上行一寸,大赫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大赫上行一寸,氣穴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氣穴穴上行一寸,四滿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四滿上行一寸,中注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中注上行一寸,肓俞穴也,直臍旁去臍中五分,從肓俞上行二寸,商曲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商曲上行一寸,石關(guān)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石關(guān)上行一寸,陰都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陰都上行一寸陷中,通谷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通谷上行一寸陷中,幽門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幽門上行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旁開二寸,仰而取之,步廊穴也。從步廊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仰而取之,神封穴也。從神封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靈墟穴也。從靈墟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神藏穴也。從神藏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 中穴也。從 中上行巨骨,下俠任脈之璇璣,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是其穴也。
腎經(jīng)穴圖(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