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蕁麻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緭p害為潮紅斑片或風團,驟然發(fā)生、迅速消退、愈后無任何痕跡,劇烈瘙癢。
(一)中成藥
可選用防風通圣丸、玉屏風散、膚癢顆粒等。
(二)局部治療
爐甘石洗劑外擦;或楮桃葉水劑浸浴。
(三)基本方藥
1.風熱犯表:風團色紅灼熱,瘙癢較劇,可伴有發(fā)熱,惡寒,咽喉腫痛或嘔吐,腹痛,便秘,舌質(zhì)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荊防方加減:
荊芥穗10克、防風10克、金銀花15克、牛蒡子10克、牡丹皮15克、浮萍10克、生地10克、黃芩10克、蟬衣6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10克等。
2.風寒束表:皮疹呈粉白,遇風寒皮疹加重,口不渴,或有腹瀉,舌質(zhì)淡紅、舌體胖、苔白,脈浮緊。
麻黃方加減:
麻黃6克、杏仁9克、干姜皮10克、浮萍10克、牡丹皮15克、陳皮10克、丹參10克等。
3.胃腸濕熱:皮疹片大色紅,瘙癢劇烈,可伴有脘腹疼痛,惡心嘔吐,大便秘結或泄瀉,舌質(zhì)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數(shù)。
防風通圣散加減:
防風10克、荊芥10克、連翹10克、麻黃6克、薄荷6克(后下)、當歸10克、白芍15克、梔子6克、黃芩10克、熟軍10克、白術10克、六一散20克、赤小豆10克等。
4.血虛風燥:皮疹反復發(fā)作,遷延日久,午后或夜間加重;可伴心煩易怒,口干,手足心熱,舌質(zhì)淡紅苔白而少津,脈沉細。
當歸引子加減:
當歸10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白芍15克、首烏藤15克、生黃芪10克、防風10克、芥穗10克、甘草10克、刺蒺藜9克等加減。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所以主張溫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蕁麻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緭p害為潮紅斑片或風團,驟然發(fā)生、迅速消退、愈后無任何痕跡,劇烈瘙癢。
(一)中成藥
可選用防風通圣丸、玉屏風散、膚癢顆粒等。
(二)局部治療
爐甘石洗劑外擦;或楮桃葉水劑浸浴。
(三)基本方藥
1.風熱犯表:風團色紅灼熱,瘙癢較劇,可伴有發(fā)熱,惡寒,咽喉腫痛或嘔吐,腹痛,便秘,舌質(zhì)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荊防方加減:
荊芥穗10克、防風10克、金銀花15克、牛蒡子10克、牡丹皮15克、浮萍10克、生地10克、黃芩10克、蟬衣6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10克等。
2.風寒束表:皮疹呈粉白,遇風寒皮疹加重,口不渴,或有腹瀉,舌質(zhì)淡紅、舌體胖、苔白,脈浮緊。
麻黃方加減:
麻黃6克、杏仁9克、干姜皮10克、浮萍10克、牡丹皮15克、陳皮10克、丹參10克等。
3.胃腸濕熱:皮疹片大色紅,瘙癢劇烈,可伴有脘腹疼痛,惡心嘔吐,大便秘結或泄瀉,舌質(zhì)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數(shù)。
防風通圣散加減:
防風10克、荊芥10克、連翹10克、麻黃6克、薄荷6克(后下)、當歸10克、白芍15克、梔子6克、黃芩10克、熟軍10克、白術10克、六一散20克、赤小豆10克等。
4.血虛風燥:皮疹反復發(fā)作,遷延日久,午后或夜間加重;可伴心煩易怒,口干,手足心熱,舌質(zhì)淡紅苔白而少津,脈沉細。
當歸引子加減:
當歸10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白芍15克、首烏藤15克、生黃芪10克、防風10克、芥穗10克、甘草10克、刺蒺藜9克等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