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草血竭(圖缺),一名回頭草。味苦、辛、微澀、性微溫。主治寬中下氣,消宿食,消痞塊,年久堅積板硬,胃氣疼,面寒疼,婦人癥瘕,消浮腫,破瘀血,止咳嗽。
(附方)治男女痞塊疼痛、癥瘕積聚。
草血竭焙為末,每服(一錢),沙糖熱酒服。氣盛者,加檳榔 臺烏。
(又方)治寒濕氣浮腫。
草血竭(三錢) 茴香根(三錢) 草果子(二錢) 共為末,同鰍魚煮吃之,三、四次效。
──務本卷三
土血竭 味辛。治一切瘀血作疼,跌打損傷,神效。
──務本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