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未見點搐清解方,已見猶搐導赤良,靨后虛搐寧神劑,食蒸發(fā)搐大安康。
【注】驚痘者,多緣痘毒之火觸動心神,移熱于肝,肝風與心火相搏,遂成是證。治法須別始終∶如痘未出,而先發(fā)搐者,不可純用寒涼壅閉其毒,惟以清解散疏散表邪,痘出而搐自止矣。若痘已見形,仍抽搐不止者,此毒火內伏心經也,宜用導赤散加黃連治之,靨后發(fā)抽者,是真氣虛弱,火邪內攻,以寧神湯主之。痘后食蒸發(fā)搐者,此脾胃虛弱,必面黃,潮熱,大便酸臭,宜木香大安丸治之。
清解散(方見發(fā)熱證治)
導赤散
木通 生地黃 淡竹葉 甘草梢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痘已見形仍作驚,導赤散治最有功,木通生地竹葉草,黃連加入效通靈。
寧神湯
人參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梔子仁(炒) 黃連(酒炒) 石菖蒲 當歸身 甘草(炙) 辰砂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寧神湯內用人參,生地麥冬山梔仁,黃連菖蒲歸身草,辰砂調服功極神。
木香大安丸
山楂肉 麥芽(炒) 神曲(炒,各一兩) 枳實(麩炒,六錢) 白術(土炒,一兩)萊菔子(炒,四錢) 連翹(去心,五錢) 黃連(姜炒,三錢) 木香(煨,三錢)縮砂仁(五錢) 陳皮(八錢)
上為細末,水泛為丸。炒陳倉米湯下,量兒大小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