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多由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根據(jù)流行病學的調(diào)查,主要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風疹病毒等。較常見的細菌為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桿菌、沙門氏菌屬和白喉桿菌等。此外氣溫突變,空氣污濁、小兒呼吸道解剖及生理特點、過敏因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均為本病誘因。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多由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根據(jù)流行病學的調(diào)查,主要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風疹病毒等。較常見的細菌為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桿菌、沙門氏菌屬和白喉桿菌等。此外氣溫突變,空氣污濁、小兒呼吸道解剖及生理特點、過敏因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均為本病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