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兒科萃精》 寒邪傷表

    作者: 陳守真

    小兒傷寒在表,乃寒邪傷表榮分也。其證身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而脈浮緊者。古法主九味羌活湯。

    (如蒼術(shù)、白芷、川芎、細辛、羌活、防風、生地、黃芩、生甘草,引用生姜、蔥白)大便秘者加大黃。

    嘔逆煩渴而熱甚者,古法主雙解通圣湯(如麻黃、樸硝、大黃、當歸、赤芍、川芎、炒白術(shù)、石膏、滑石、桔梗、梔子、連翹、黃芩、薄荷、生甘草、荊芥、防風,引用生姜、蔥白)。

    服前藥后,已汗下不解而傳經(jīng)者,古法主柴葛解肌湯(如柴胡、葛根、白芷、羌活、桔梗、石膏、黃芩、赤芍、生甘草,引用生姜、紅棗)。

    兼里證者,古法主大柴胡湯(如柴胡、黃芩、赤芍、姜制半夏、枳實、大黃,引用生姜、大棗)。

    〔真按〕兒體皆不宜用前藥,恐其誤服生變。寒初在表,邪未深入,但用紫蘇葉五分,桑葉錢半,桔梗六分,苦杏仁二錢,生姜皮三分為引,一劑可愈。若寒已化熱,則又當用石斛、白芍、黃芩、淡竹等味以清之。至失治而寒邪久戀,極易變痙,又當察其變狀,對癥下藥,方為平穩(wěn)。

    附例:

    小兒感寒在表,而脾胃兼有積痰者,但用桑葉一錢,苦杏仁錢半,化橘紅一錢,半夏曲五分,生姜一片為引。

    小兒寒入營分,而腹中兼挾濕邪者,但用炙桑葉錢半,陳皮一錢,白蔻仁六分,茯苓二錢,炒薏米錢半,炙甘草五分,干姜三分為引。

    小兒寒邪初入,而素體兼蘊風濕者,但用桑寄生一錢,蘇葉五分,苦杏仁二錢,茯苓錢半,僵蠶五分,甘草三分為劑。

    小兒外發(fā)假寒,而內(nèi)蘊積熱者,但用夏枯草錢半,桑葉一錢,淡黃芩八分,生白芍一錢,鮮竹茹二錢,生甘草四分,燈芯為引。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