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人忽感風邪,寒入于肺,以致喘急、肩抬氣逆,痰吐不出,身不能臥,方用∶柴胡(二錢)茯苓(二錢)麥冬(二錢)桔梗(二錢)當歸(二錢)黃芩(一錢)射干(一錢)半夏(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發(fā)舒肺金之氣,用半夏以去痰,用黃芩以去火。但外感寒邪,內必變?yōu)闊岚Y,故用黃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黃芩,雖曰清火,轉足以抑遏其火氣,而火未必伏也。有柴胡、射干、桔梗一派辛散之品,則足以消火滅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