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治一切痞塊。在左脅者更妙。
大黃(五錢)人參(三錢)白術(五錢)枳實(三錢)丹皮(二錢)鱉甲(一兩)神曲(君子(三錢)兩頭尖(二錢)蒲公英(一兩)金銀花(一兩)生甘(二錢)檳榔(二錢)防風(一錢)上藥。用麻油(三斤)浸一二日。熬枯去渣。再熬至滴水不散。入飛過紅丹(十八兩)收成膏。
薄荷葉(二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赤石脂(二錢)麝(一錢)冰片(二錢)阿魏(上為末。入膏內攪勻。攤貼一個即愈。藥須攤得濃。不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