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核、化學武器損傷》 二、急性皮膚放射損傷的治療

    (一)Ⅰ度損傷創(chuàng)面

    保護創(chuàng)面,避免一切理化刺激,初期反應期與假愈期受傷部位涂以無刺激性的止痛的外用粉劑、洗劑、乳劑或冷霜等。如爐甘石洗劑、清涼油、冷霜、冰片淀粉等,有紅斑反應時,局部涂止癢清涼油、氫地油、0.1%醋酸去炎松軟膏或5%苯海拉明霜等,以減輕皮膚紅腫和灼痛?;謴推诳捎脧头礁视?、冰蚌油以滋潤皮膚。

    (二)Ⅱ度損傷創(chuàng)面

    初期和假愈期處理原則與Ⅰ度損傷基本相同,灼痛明顯時,可使用呋喃西林、硼酸及洗必泰溶液冷敷,重者可用1%普魯卡因封閉。當發(fā)生水皰時,應積極防止或減輕感染,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對于較小的水皰,張力不大者可保留皰皮,讓自行吸收。對于較大或張力大的水包應在無菌操作下低位穿刺排液,或剪開一小口放液,然后以凡士林紗布覆蓋后加壓包扎2~3天。如形成糜爛面可選用潰瘍油、復生膏、Vit.B12、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等換藥。有繼發(fā)感染時,可應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溶液濕敷。

    (三)Ⅲ度損傷創(chuàng)面

    治療比較復雜、困難。急性損傷早期同Ⅱ度損傷,在反應期的治療原則以鎮(zhèn)靜、止痛和防止感染為主。局部疼痛劇烈時,可用1%普魯卡因作離子導入。損傷創(chuàng)面可用抗生素溶液與潰瘍油交替換藥。

    (四)手術療法

    1.手術適應癥:

    ①各部位Ⅲ度損傷的急慢性期、壞死、潰瘍直徑超過3cm者;

    ②功能部位(如手)的Ⅱ度損傷急慢性期。早期手術以防止關節(jié)畸形,保證功能的恢復;

    ③大面積Ⅱ度損傷的急性期伴有全身放射病,內臟損傷或全身中毒反應明顯時,也應考慮手術處理皮膚損傷,以利于全身放射損傷治療。

    ④創(chuàng)面經(jīng)久不愈,具有惡變趨勢者。

    2.手術時機:對急性皮膚放射損傷,可根據(jù)局部所受照射劑量和臨床表現(xiàn)判斷損傷深度,一般在傷后1~2月左右壞死、潰瘍的境界基本清楚后即可采取手術治療。主要是切除壞死組織,創(chuàng)面較大較深時可作皮膚或皮瓣移植。對四肢骨肉和骨骼壞死嚴重者,保守療法無效時,應進行外科治療。必要時可考慮截肢手術,但應十分慎重。

    (五)全身性治療措施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多次少量輸血等強壯療法。要特別注意機體中毒和脫水的防治,適量補液(輸注血漿、葡萄糖、抗休克液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