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基礎護理學》 四、靜脈注射法(IV或iv)

    靜脈注射法是將藥液注入靜脈的方法。

    (一)目的

    1.藥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nèi)注射,需迅速發(fā)生藥效時,可采用靜脈注射法。

    2.藥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診斷、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藥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于靜脈營養(yǎng)治療。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

    靜脈注射部位

    (三)用物

    注射盤內(nèi)無菌注射器(根據(jù)藥液量選用),針頭6.2-7號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yī)囑備藥物。

    (四)操作方法

    靜脈注射操作方法

    靜脈注射操作方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藥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后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繃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藥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藥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jù)病情及藥物性質(zhì),掌握注入藥液的速度,并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藥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nèi),再推注藥物,以防藥液外溢于組織內(nèi)而發(fā)生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原因。

    靜脈注射見回血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nèi),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xù)續(xù),注藥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藥不暢,部分藥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藥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血,如只推注少量藥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