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專治溫疫、瘧、痢、爛喉、丹痧、斑疹、時毒、癰癤,一切瘡毒,暑風,卒忤諸斑痧氣等癥,服法列左。
一治痢疾,紅者用黑山梔(一錢),白者用生姜三片 煎湯化服。
一治瘧疾,用生姜三大片,制半夏(一錢) 煎湯化服。
一治大熱不退,發(fā)斑、發(fā)疹不得透達,輕者一二付,重者二三付即愈。
一治喉嚨痛,因風火者,一付即愈。重者二付,若雙、單蛾亦多見效,惟爛喉痧來勢最速,朝發(fā)夕死,醫(yī)藥無效。得此有起死回生之功,倘有咽喉腫痛,閉塞痰稠即與五錢送下,自然平安。
一治夏秋間發(fā)熱不止,或頭痛、頭暈、或寒熱交作,無論因寒,因暑,因食服此一二錢,無不即愈。
一治溫疫流行,傷寒時毒,服此即愈。
一治諸斑痧氣,重者此丹雖投,猶恐緩不濟急,當以臥龍丹吹鼻,取嚏即愈。八寶紅靈丹一分吞下,如無即紫金錠、塘棲痧藥皆可。
一治目疾,或紅或腫或痛羞明,眼眵膠結(jié),一付即愈。
一治癰癤初起,用姜汁調(diào)服,丹毒紅腫,可用蜜汁調(diào)敷。
七液丹方
上滑石(十九兩) 鮮佩蘭葉汁 鮮白蘿卜汁 鮮藿香葉汁 鮮紫蘇葉汁 鮮薄荷葉汁 鮮側(cè)柏葉(各五兩) 錦紋大黃(三兩生)
研細末,用好陳酒三兩拌入。
上將滑石研極細去腳,用粉甘草三兩泡湯,傾漂飛凈,以甘湯盡力度,攤曬瓦盆,七汁不分先后,隨時浸入。唯柏葉難于取汁,須和生藕中一同搗爛,方絞得汁出,待諸藥俱已拌入滑石粉中,曬干研細收貯。最好稱準,每服四錢,做一大丸,曬干封固,易于攜帶。每服四錢,不論男女老幼,胎前產(chǎn)后,及素有血癥之人皆可服。唯壯實之體及癥重者,倍服不妨,小兒減半。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專治溫疫、瘧、痢、爛喉、丹痧、斑疹、時毒、癰癤,一切瘡毒,暑風,卒忤諸斑痧氣等癥,服法列左。
一治痢疾,紅者用黑山梔(一錢),白者用生姜三片 煎湯化服。
一治瘧疾,用生姜三大片,制半夏(一錢) 煎湯化服。
一治大熱不退,發(fā)斑、發(fā)疹不得透達,輕者一二付,重者二三付即愈。
一治喉嚨痛,因風火者,一付即愈。重者二付,若雙、單蛾亦多見效,惟爛喉痧來勢最速,朝發(fā)夕死,醫(yī)藥無效。得此有起死回生之功,倘有咽喉腫痛,閉塞痰稠即與五錢送下,自然平安。
一治夏秋間發(fā)熱不止,或頭痛、頭暈、或寒熱交作,無論因寒,因暑,因食服此一二錢,無不即愈。
一治溫疫流行,傷寒時毒,服此即愈。
一治諸斑痧氣,重者此丹雖投,猶恐緩不濟急,當以臥龍丹吹鼻,取嚏即愈。八寶紅靈丹一分吞下,如無即紫金錠、塘棲痧藥皆可。
一治目疾,或紅或腫或痛羞明,眼眵膠結(jié),一付即愈。
一治癰癤初起,用姜汁調(diào)服,丹毒紅腫,可用蜜汁調(diào)敷。
七液丹方
上滑石(十九兩) 鮮佩蘭葉汁 鮮白蘿卜汁 鮮藿香葉汁 鮮紫蘇葉汁 鮮薄荷葉汁 鮮側(cè)柏葉(各五兩) 錦紋大黃(三兩生)
研細末,用好陳酒三兩拌入。
上將滑石研極細去腳,用粉甘草三兩泡湯,傾漂飛凈,以甘湯盡力度,攤曬瓦盆,七汁不分先后,隨時浸入。唯柏葉難于取汁,須和生藕中一同搗爛,方絞得汁出,待諸藥俱已拌入滑石粉中,曬干研細收貯。最好稱準,每服四錢,做一大丸,曬干封固,易于攜帶。每服四錢,不論男女老幼,胎前產(chǎn)后,及素有血癥之人皆可服。唯壯實之體及癥重者,倍服不妨,小兒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