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附∶腋漏)證屬足厥陰肝經(jīng)郁熱而成。腋下有竅泄臭氣,以枯礬、麝香之類搓擦,僅止一時,必久服疏肝藥乃愈。關脈弦急實大,主腋氣。
主方
龍膽草生地黃當歸木通車前子澤瀉柴胡黃芩青皮(等分)水煎服?;虍敋w龍蒼丸。
驅(qū)穢散
治體氣。外用除根法,內(nèi)以此藥。每五分,姜湯調(diào)下,瀉穢毒出為度。
大黃(三錢)檀香末(一錢)檳榔(八分)青木香丁香(各三分)共末,入麝二分服。
除根法
先剃去腋毛,用鉛粉水調(diào)涂之,數(shù)日后看有一小孔,即出氣處也,以艾炷如米大,灸七壯,孔實愈。
簡便方
密陀僧,入麝研末,水調(diào)涂。用熱蒸餅急夾腋下,一時擲之。
又五更用精豬肉二大片,拌甘遂末(一兩),挾腋下;天明,甘草(一兩)煎汁飲。瀉穢物地上即埋,恐傳入?;虬总?、枯礬、黃丹、花椒末擦;或夜明砂、姜汁研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