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簡(jiǎn)明醫(yī)彀》 肺痿

    證屬上焦游火蘊(yùn)熱,肺金受其熏蒸,則清純之氣擾亂,生化之令不施,故為咳嗽紅痰,往來(lái)寒熱,自汗,便數(shù),口中濁唾,涎沫多出。寸脈數(shù),而虛者是也。又有因汗多,有因吐甚,或消渴而反通小水,或虛閉而峻利大便,重亡津液,真陰日損,致肺燥而亦成痿矣。如咳嗽惡風(fēng)、胸脅脹滿者,防成此患。

    主方

    貝母知母紫菀阿膠黃茯苓人參(各一錢)桔梗麥冬冬花薄荷(各七分)甘草(五分)五味(十二粒)姜一片,水煎,沖膠服。

    往來(lái)寒熱,柴胡、黃芩。痰多加橘紅、制半夏。血虛加當(dāng)歸、白芍。咽干而渴,另用生姜(五錢)、人參(二錢)、甘草(三錢)、大棗(三枚),分煎。涎多不渴,用桂枝(五錢)、甘草(二錢)、大棗(六枚)、皂角(二條,炙,去皮弦),分二服,水煎。

    保肺飲

    肺痿咳嗽,胸中隱痛,辟辟燥咳。

    人參麥冬薏苡仁百部黃桑皮五味子當(dāng)歸芍藥(酒炒)片黃芩百合(等分)加姜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