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簡(jiǎn)明醫(yī)彀》 口噤

    兒在胎時(shí),母食熱物,攻入臟腑,則生后熱毒結(jié)聚于口,舌上有形如粟,口不能開。但見不能吮乳,啼聲漸小,口吐涎沫。須急看兒上胯,如有白點(diǎn),先以指甲輕輕刮去,次用藥。初生臍風(fēng)、撮口、口噤三證,惟貴預(yù)防則不患,若有患者,多難救治。

    主方

    (治口噤不乳)蟬蛻(二十枚,去嘴、足)全蝎(七個(gè),洗,炒)輕粉(少許)上為末,乳調(diào)服。

    全蝎散

    全蝎(二十個(gè),洗、炒)朱砂(水飛,五分)硼砂冰片麝香(各二分半)上為末,用乳母唾調(diào),涂?jī)嚎诖絻?nèi)及牙上?;蜇i乳調(diào),入口內(nèi)。

    又方蜈蚣(藥店干者,去足,炙焦為末,)入麝少許,豬乳調(diào)?;蜇i乳獨(dú)用,治兒口噤。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