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預防)瘡瘍之證,必因膏粱濃味,或恚怒郁結,致毒火蘊蓄。漸覺心煩躁熱,口作大渴,引飲不休,食已即饑,乃欲發(fā)癰疽之候。當急服清火解毒之藥而預防之,可免斯患。如患后因膿水泄其津液,亦至口渴不已,無問初重,潰后作渴,竹葉黃湯;脈數無力,口干,補中益氣湯;便秘,清涼飲;尺脈洪大,按之無力,用加減八味丸。若口燥舌黃,渴欲飲水,此丸尤妙??逝c口干不同,若用丹藥鎮(zhèn)墜,禍不旋踵。惟截嫩桑枝同五味子煎湯飲,可以救陽水。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預防)瘡瘍之證,必因膏粱濃味,或恚怒郁結,致毒火蘊蓄。漸覺心煩躁熱,口作大渴,引飲不休,食已即饑,乃欲發(fā)癰疽之候。當急服清火解毒之藥而預防之,可免斯患。如患后因膿水泄其津液,亦至口渴不已,無問初重,潰后作渴,竹葉黃湯;脈數無力,口干,補中益氣湯;便秘,清涼飲;尺脈洪大,按之無力,用加減八味丸。若口燥舌黃,渴欲飲水,此丸尤妙??逝c口干不同,若用丹藥鎮(zhèn)墜,禍不旋踵。惟截嫩桑枝同五味子煎湯飲,可以救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