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郁熱失血

    作者: 尤怡

    郁熱失血者,寒邪在表,閉熱于經,血為熱迫,而溢于絡外也。勿用止血之藥,其表,郁熱得舒,血亦自止。若表已解而熱不消,血不止者,然后以清熱降血之藥治之。若肺氣已虛,客熱不去,咳嗽咽干,吐血嗽血者,宜以甘潤養(yǎng)血為主,而以辛藥涼肺佐之,如

    《寶鑒》大阿膠丸

    阿膠(微炒) 生地黃 熟地黃 卷柏 干山藥 五味子 雞蘇葉 大薊(各一兩) 茯苓 柏子仁(另研) 百部 遠志 人參 麥門冬 防風(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煎小麥麥門冬湯下一丸,食后。

    大薊飲子解郁熱,止吐衄,亦治辛熱物傷肺胃,嘔吐血,名肺疽。

    大薊根(洗) 犀角(鎊) 升麻 桑白皮(炙) 蒲黃(炒) 杏仁(去皮尖,各二錢)

    各一兩)

    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和劑》龍腦雞蘇丸治胸中郁熱咳嗽,吐血衄血,涼上膈,止虛煩。

    雞蘇凈葉(一斤,即龍腦薄荷) 生干地黃末(六兩,后入) 麥冬(二兩) 人參(二兩)(二兩) 蒲黃(二兩) 木通(二兩) 黃 (一兩) 柴胡(銼,同木通以沸湯大半升浸一二宿,絞汁后入膏,二兩) 甘草(一兩半)

    上為細末,以蜜二升,先煉一二沸,然后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時時入絞下柴胡木通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以其余藥末,同和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熱水下。

    側柏散治郁熱內損心肺,吐血下血,其出如涌泉,口鼻俱流,須臾不救,服此

    側柏葉(蒸干,二兩半) 荊芥穗(燒灰) 人參(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入白面二錢,新汲水調如稀糊啜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