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蟲膈

    作者: 尤怡

    張文仲《備急方》言,幼年患反胃,每食羹粥諸物,須臾吐出。貞觀中,許奉御兄弟及柴、蔣諸名醫(yī)奉 調(diào)治,竟不能療。漸疲困,候絕旦夕。忽一衛(wèi)士云∶服驢小便極效。遂服二合,后食只吐一半;晡時再服二合,食粥便定,次日奏知,宮中五六人患反胃者同服,一時俱瘥。此物稍有毒,服之不可過多,須熱飲之。病深者七日當(dāng)效。后用屢驗。

    《廣五行記》,永徽中絳州有僧,病噎數(shù)年,臨死遺言,令破喉視之,得一物,似魚而有兩頭,遍體悉是肉鱗,致缽中,跳躍不止。以諸味投缽悉為水。時寺中刈藍(lán)作靛,試取少許置缽中,蟲繞缽畏避,須臾蟲化為水,后人以靛治噎疾,每效。

    治梅核膈氣方

    取半青半黃梅子,每個用鹽一兩,淹一日夜,曬干,又浸又曬,至水盡乃止。用青線三個,夾二梅,麻線縛定,通裝瓷罐內(nèi),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梅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收一年者治一人,收二年者治二人,其妙絕倫。

    昆布丸治五噎,咽喉妨塞,食飲不下。

    昆布(洗) 麥門冬,天門冬(并去心,焙) 訶黎勒(去核,各一兩五錢) 木通 川川樸硝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桂心 百合(各一兩) 羚羊角(屑) 杏尖,麩炒黃) 蘇子(微炒) 射干(各五錢) 柴胡(去蘆) 陳皮(去白) 檳榔(各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熱酒送下,夜飯后用綿裹彈子大一丸噙化。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