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皮水

    作者: 尤怡

    從肺閉得之,蓋肺主諸氣而行水道,肺閉則水不下行而泛濫皮膚,狀與風水相似,但不惡風為異。

    防己茯苓湯

    防己 黃 桂枝(各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服。

    崔氏療大腹水腫,上氣,小便赤澀,頸脈動,不得臥方

    苦葶藶(五兩,炒黑色) 杏仁(二兩,炒令色黃) 大棗(四十枚,飯上蒸去皮核)

    先搗葶藶一百杵,再另搗杏仁三百杵,總和棗膏搗爛,丸如棗核大,空心服八丸。日晚食消,更服五丸,米飲下。三日后平旦服五丸,晚服三丸。

    葶藶散(《圣濟》) 治十種水氣,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腫,氣息喘急,眠臥不安,小便漸澀,腹脹氣悶,水不入口,命垂絕者。

    椒目(微炒,三兩) 豬苓 澤瀉(四兩) 牽牛 苦葶藶(炒,六兩)

    加姜、蔥煎三錢,酒半盅沖服。良久吃蔥白粥一碗,酒一盅,面東熱服,百日消盡。

    白前湯

    白前(二兩) 紫菀(二兩) 半夏(五合) 澤漆根(三兩)

    水一斗,內(nèi)藥志水痕后,加水七升,微火煎令至痕邊,去滓內(nèi)藥六種∶

    白術(shù)(二兩) 吳茱萸(五合) 桂心(三兩) 人參(一兩) 干姜(一兩) 栝蔞(五合)

    微火煎取三升,分三服,小盒飯利,或溏下,勿怪,氣即降,腫即減。

    海藻散治男子婦人通身浮腫,喘悶不便。

    海藻 大戟 大黃 續(xù)隨子(去殼,各一兩)

    銼碎,好酒二盞,凈碗內(nèi)浸一宿,取出曬干,后用白牽牛(頭末一兩、)滑石(半兩、)甘遂(麩炒黃,一兩)青皮(去白、)橘紅(各半兩、)肉豆蔻(一個,)共前藥一處為細末,每服二錢,平明淡茶清調(diào)下,至食時取下水二三行,腫減五六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腫消,忌鹽、魚肉百日。小兒只用一錢,五歲以下用半錢,孕婦不可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