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虛閉有二,一以陰虛,一以陽虛也。凡下焦陽虛,則陽氣不行,陽氣不行,則不能傳送而陰凝于下。下焦陰虛,則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則津液不到,而腸臟干槁。治陽虛者,但益其火,則陰凝自化。治陰虛者,但壯其水,則涇渭自通。
蓯蓉潤腸丸
肉蓯蓉(酒浸,焙,二兩) 沉香(另研,一兩)
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
益血潤腸丸
熟地(六兩) 杏仁(炒去皮尖) 麻仁(各三兩,以上三味各杵膏) 枳殼 橘紅(各二兩半) 阿膠(炒) 肉蓯蓉(各一兩半) 蘇子 荊芥(各一兩) 當歸(三兩)
末之,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加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湯下。
五仁丸
柏子仁(半兩) 松子仁 桃仁 杏仁(各一兩) 郁李仁(一錢) 陳皮(四兩,另為末)
上將五仁另研如膏,入陳皮末研勻,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黃 湯治老人虛閉。
綿黃 陳皮(去白,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大麻仁一合研爛,以水投取漿水一盞,濾去滓,于銀石器內(nèi)煎,后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調藥末,空心食前服。閉甚者不過兩服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虛閉有二,一以陰虛,一以陽虛也。凡下焦陽虛,則陽氣不行,陽氣不行,則不能傳送而陰凝于下。下焦陰虛,則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則津液不到,而腸臟干槁。治陽虛者,但益其火,則陰凝自化。治陰虛者,但壯其水,則涇渭自通。
蓯蓉潤腸丸
肉蓯蓉(酒浸,焙,二兩) 沉香(另研,一兩)
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
益血潤腸丸
熟地(六兩) 杏仁(炒去皮尖) 麻仁(各三兩,以上三味各杵膏) 枳殼 橘紅(各二兩半) 阿膠(炒) 肉蓯蓉(各一兩半) 蘇子 荊芥(各一兩) 當歸(三兩)
末之,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加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湯下。
五仁丸
柏子仁(半兩) 松子仁 桃仁 杏仁(各一兩) 郁李仁(一錢) 陳皮(四兩,另為末)
上將五仁另研如膏,入陳皮末研勻,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黃 湯治老人虛閉。
綿黃 陳皮(去白,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大麻仁一合研爛,以水投取漿水一盞,濾去滓,于銀石器內(nèi)煎,后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調藥末,空心食前服。閉甚者不過兩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