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鉤玄》 中風(fēng)

    作者: 朱震亨

    大率主血虛。有痰以治痰為先,或虛挾火與濕;亦有死血留滯者,外中于風(fēng)者;亦有中氣者,當(dāng)從痰治,順氣化痰。若口開、手撒、眼合、遺尿、吐沫直視、喉如鼾睡、肉脫筋痛者,皆不治。

    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屬死血、無血;在右屬痰、有熱、氣虛。

    病若在左者,四物湯等加桃仁、紅花、竹瀝、姜汁;在右者,二陳湯、四君子等加竹瀝、姜汁。

    痰壅盛者、口眼 斜者、不能言者,皆當(dāng)吐。

    吐法∶輕用瓜蒂、蝦汁、皂角;重用藜蘆半錢或三分,加麝香灌入鼻內(nèi)或口內(nèi),吐痰出。一吐不已,再吐之。亦有虛而不可吐者。

    氣虛卒倒,參 補(bǔ)之。

    氣虛有痰,濃參湯合竹瀝、姜汁。

    血虛,宜四物湯,俱用姜汁炒;恐泥痰,再加竹瀝、姜汁入內(nèi)服;能食者,去竹瀝,加荊瀝。

    又法∶以豬牙皂角、白礬等分為末,姜湯調(diào)下,名稀涎散。

    血虛者,四物湯補(bǔ)之。挾痰者,亦用姜汁、竹瀝。

    脈訣內(nèi)言諸不治證,見則不可治,筋枯者不治。舉動(dòng)則筋痛者,是筋枯,以其無血滋潤故也。

    治痰∶氣實(shí)能食,用荊瀝;氣虛少食,用竹瀝。此二味用開經(jīng)絡(luò),行血?dú)狻H胨奈餃?,必用姜汁助之?/p>

    肥白人多濕,少用附子、烏頭行經(jīng)。

    初昏倒,急掐人中至醒,然后用去痰藥,二陳湯、四物、四君子等湯加減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