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瀉肺下氣.
苦平.清肺和胃而降氣.氣下則火降痰消.(氣有余、便是火、火則生痰.)治熱咳嘔逆口渴.(時珍曰∶火降痰消、則嘔者不嘔、逆者不逆、咳者不咳、渴者不渴矣、一婦肺熱久嗽、身如火燎、肌瘦、將成勞、以枇杷葉款冬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大黃減半、蜜丸櫻桃大、食后夜臥、各含化一丸、未終劑而愈.)虛寒嘔吐.風(fēng)寒咳嗽忌之.葉濕重一兩.干重三錢為氣足.拭凈毛.(毛射肺、令人咳.)治胃?。?、炙黃.治肺病.蜜水涂.炙黃.枇杷甘酸平.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除上焦熱.潤五臟.多食發(fā)痰熱傷脾.同炙肉及熱面食.令人患熱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