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臨床營養(yǎng)學》 3.5 脂類的供給量

    營養(yǎng)素供給量和需要量不同。需要量指的是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數(shù)量,低于這個量將對身體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供給量是在滿足身體正常生理需要的基礎上,按食物生產(chǎn)和飲食習慣的情況而規(guī)定的“適宜”數(shù)量。一般地說,它比需要量充裕。

    膳食中脂肪供給量不像蛋白質(zhì)那么明確,主要原因是根據(jù)目前的資料很規(guī)定人體脂肪的最低需要量。因為脂肪的最低需要量可能是非常低的,這是由于Mitra在印度的Bihar省土著部落里進行過調(diào)查。他調(diào)查了3250個家庭,發(fā)現(xiàn)其中200家在烹調(diào)中不用任何油,每人每日總的脂肪攝取量為2.4~3.8g,大約占總熱量的2%,但卻有1g左右的必需脂肪酸,沒有看到任何脂肪缺乏的癥狀。他們的營養(yǎng)狀況和體格不比鄰近攝取正常植物油的村民差。因此,有人認為能滿足人們需要的脂肪量是非常低的。即使為了供給脂溶性維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保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等作用,所需的脂肪亦并不太多,一般認為每日膳食中有50g脂肪即能滿足此項需要。

    但是脂肪畢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時,脂肪可以提高烹調(diào)后菜肴的口味,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膳食中動物性食品的數(shù)量亦將不斷增多。因此,脂肪攝入量亦將隨之而增加。所以,人們應該得到至少有占熱量20%的脂肪。但由于脂肪過高易引起肥胖、高脂血癥、冠心病及癌癥,甚至影響壽命。因此,生活水平較高,活動少的中年者,其脂肪攝取量應限制在提供熱量的25~30%。

    根據(jù)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證實,膳食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攝入量與冠心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正相關,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則有顯著降血脂效果,有利于防止冠心病的發(fā)生。于是,不僅要控制過量的脂肪,同時,還應注意脂肪的質(zhì),即飽和脂肪酸(S)和多不飽和脂肪酸(P)應為1:1.5。現(xiàn)將一些常用食物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及其比值列于表3-7。

    還要考慮亞油酸的供給量,因為它是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不僅能防止和治療必需脂肪酸缺乏病,預防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在體內(nèi)轉(zhuǎn)變?yōu)榛ㄉ南┧幔M一步合成前列腺素。國外推薦亞油酸的供給量一般為熱量的2~3%。

    同時,膽固醇的量亦不宜過高,如西方人膳食中的膽固醇含量約為每天500mg,因而高血脂癥和冠心病率很高。所以Levy等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不宜超過300mg。

    表3-7 常用食物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

    食物名稱含量(脂肪總量的%)食物名稱含量(脂肪總量的%)多不飽和(P)飽和(S)P/S值多不飽和(P)飽和(S)P/S值菜子油21.54.54.78豬腸18.033.00.55豆油62.814.84.24大黃魚20.237.30.54芝麻油46.612.53.73帶魚15.737.30.42玉米油48.315.23.18對蝦15.437.20.41棉籽油55.627.93.11瘦豬肉13.834.90.40花生油37.619.91.89豬肝15.645.70.34米糠油35.220.81.67羊肉12.142.40.29豬心44.734.31.30松花蛋黃8.731.40.28墨斗魚37.530.01.25鴨蛋黃5.727.70.21鯉魚22.218.61.19肥豬肉8.741.70.21雞肉29.925.61.17豬油8.542.70.20雞油26.025.91.00牛肉9.046.30.19鴨肉23.825.20.94牛油6.351.60.12鯽魚20.426.10.78牛乳6.759.60.11鰱魚22.830.40.75黃油5.858.30.10豬腎28.244.70.63全脂奶粉4.962.10.08兔肉26.844.60.60脫脂奶粉4.563.10.07雞蛋黃14.725.80.57羊油3.462.60.05

    在動物實驗中觀察到脂肪較多的飲料比低脂肪飼料能使動物更好地保持體溫,并可使動物對突然暴露低溫中的耐受力增強。因此,寒冷地區(qū)膳食中脂肪量可略高于一般地區(qū),但亦宜過高,一般認為可占總熱量的35%左右。

    膳食中脂肪量過多,可以促進鉛在小腸中的吸收。動物實驗證明,接觸鉛的動物,飼料中脂肪含量較高時,肝損害較重,動物存活時間也較短。故鉛作業(yè)人員保健餐中脂肪含量不宜過多。

    1979年修訂的日本營養(yǎng)供給量中,對嬰兒、兒童、孕婦和授乳婦女的脂肪供給量作了規(guī)定。未滿半歲的嬰兒脂肪供給量占熱量的45%;6~12月的嬰兒占30~40%;1歲以上的兒童及孕婦、授乳婦占25~30%。

    關于老年人脂類的供給量,認為膳食中脂肪應占總熱量的20~25%,即每日攝取脂肪量約為50g就滿足機體的需要。身體肥胖者,還應適當減少。脂肪中的P/S比值約為1,膽固醇的攝取量應低于300mg,同時,還應供給適量的維生素E和磷脂。

    參考文獻

    1.露木英男:營養(yǎng)學雜志,42(2):81~90,1984

    2.武漢醫(yī)學院主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16頁,第一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1年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