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自仲景到今,凡充棟矣。而予所經驗者采而輯之,不過三十有奇,不且嫌其太簡乎?不知予于醫(yī)也,半世功夫,搜盡群書主腦,一生閱歷,參遍各癥根苗。就標求本,據(jù)本配方,所配止此,則其所輯亦惟此耳。然經絡臟腑,無病不統(tǒng)于其中;通塞正從,無法不備于其內。則是方雖簡,而未始不該也。第天下之理,則由一而分為萬,吾輩之學,須窮流以溯其源。臨癥者,倘因有此而舉目則陰陽虛實,了若日星;動手則補瀉寒暄,應如桴鼓。遂相率而趨于簡易之途,而不復于賾處著力,繁處營心,則辟后學一直捷之徑,適貽后學以疏陋之譏,亦非是編所以公世之心也。
(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十六卷。采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jù)王肯堂《證治準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yī)案》、張介實《景岳全書》,并結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方自仲景到今,凡充棟矣。而予所經驗者采而輯之,不過三十有奇,不且嫌其太簡乎?不知予于醫(yī)也,半世功夫,搜盡群書主腦,一生閱歷,參遍各癥根苗。就標求本,據(jù)本配方,所配止此,則其所輯亦惟此耳。然經絡臟腑,無病不統(tǒng)于其中;通塞正從,無法不備于其內。則是方雖簡,而未始不該也。第天下之理,則由一而分為萬,吾輩之學,須窮流以溯其源。臨癥者,倘因有此而舉目則陰陽虛實,了若日星;動手則補瀉寒暄,應如桴鼓。遂相率而趨于簡易之途,而不復于賾處著力,繁處營心,則辟后學一直捷之徑,適貽后學以疏陋之譏,亦非是編所以公世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