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類證治裁》 附方

    作者: 林佩琴

    〔中風(fēng)〕小續(xù)命湯麻黃 人參 黃芩 芍藥 甘草 川芎 杏仁 防己 官桂 防風(fēng) 附子 姜

    〔表邪〕疏風(fēng)散麻黃(三兩) 杏仁 益智仁(各一兩) 升麻(一錢) 每服五錢。

    〔經(jīng)邪〕大秦艽湯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生地 白芍 歸身 川芎 羌活 獨活 秦艽 石膏 白芷防風(fēng) 細(xì)辛 黃芩 姜

    〔通治〕愈風(fēng)散大秦艽湯加 人參 黃 桂心 濃樸 柴胡 枳殼 杜仲 防己 知母 半夏薄荷 蔓荊 甘菊 前胡 蒼術(shù) 麻黃 枸杞 地骨皮

    〔府實〕三化湯大黃 枳實 濃樸 羌活

    〔中臟〕麻仁丸大黃 枳實 濃樸 芍藥 麻仁 杏仁 蜜丸。

    〔脾虛〕六君子湯人參 白術(shù)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一錢) 姜(三片) 棗(二枚) 名四君子湯,此加陳皮、半夏。

    〔嘔痰〕異功散六君子湯除去半夏。

    〔腎虛〕六味地黃丸熟地黃(酒蒸曬八兩) 萸肉 山藥(各四兩) 茯苓 丹皮 澤瀉(各三兩) 蜜丸。

    〔陽虛〕八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桂心一兩,名七味地黃丸,此再加附子一兩。

    〔中虛〕補(bǔ)中益氣湯黃 (錢半) 人參 甘草(各一錢) 白術(shù) 陳皮 當(dāng)歸(各五分) 升麻柴胡(各三分) 姜 棗

    〔滋腎〕補(bǔ)陰煎熟地 黃柏 知母 龜板 白芍 當(dāng)歸 牛膝 虎脛骨 鎖陽 廣皮

    〔除痰〕滌痰湯人參 南星 半夏 枳實 茯苓 橘紅 菖蒲 竹茹 甘草 姜

    〔宣竅〕至寶丹烏犀角 朱砂 雄黃 玳瑁 琥珀(各研一兩) 麝香 龍腦(各研一錢) 金銀箔(各十五片) 牛黃(研半兩) 安息香(一兩) 將安息香熬膏,和諸藥末,分作百丸,蠟護(hù)。

    〔辟邪〕蘇合香丸蘇合香 安息香(各二兩) 薰陸香 龍腦 丁香 麝香(各研一兩) 青木香白術(shù) 沉香 香附 烏犀角(各研一兩) 加煉白蜜和,分作五十丸,另以朱砂一兩,水飛為衣,蠟護(hù)。原方又有檀香、蓽茇、訶黎勒。

    〔閉癥〕三生飲生南星 生川烏 生附子 木香 人參 姜

    〔脫癥〕理中湯白術(shù)(土炒二兩) 人參 炮姜 炙草(各一兩) 每服四錢。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取嚏〕通關(guān)散南星 皂角 細(xì)辛 薄荷 生半夏 為末,吹鼻。又南星 冰片 烏梅肉 擦牙開噤,名開關(guān)散。

    〔吐涎〕稀涎散剛子仁(六粒,劈開) 牙皂角(三錢) 礬(一兩) 將礬化開,入二味攪勻,待礬枯,研末,用三分吹喉。

    〔吐痰〕三圣散防風(fēng) 藜蘆 甜瓜蒂

    〔吐痰〕瓜蒂散甜瓜蒂 赤小豆 全蝎 又名全蝎散。

    〔痰滯〕星香散南星(四錢) 木香(五分)

    〔化痰〕二陳湯半夏(二錢) 陳皮 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加姜煎。

    〔膠痰〕導(dǎo)痰湯二陳湯再加膽南星、枳實。

    〔溫中〕溫胃飲人參 白術(shù) 炮姜 扁豆 當(dāng)歸 陳皮 炙草

    〔補(bǔ)氣〕十全大補(bǔ)湯當(dāng)歸 生地(各三錢) 芍藥(二錢) 川芎(錢半) 名四物湯,合四君子湯,名八珍湯。再加黃 ,肉桂,名十全大補(bǔ)湯。

    〔營衛(wèi)〕黃 五物湯黃 白芍 桂枝 姜 棗

    〔瀉濕〕胃苓湯蒼術(shù) 濃樸 陳皮 甘草 名平胃散。白術(shù) 澤瀉 豬苓 茯苓 名四苓散,合二方,名胃苓湯。

    〔補(bǔ)陰〕地黃飲子熟地 桂心 附子 蓯蓉 巴戟 遠(yuǎn)志 萸肉 石斛 麥冬 五味 薄荷 菖蒲茯苓

    〔瀉火〕涼膈散大黃 芒硝 連翹 山梔 甘草 黃芩 薄荷 蜜 去硝黃,加桔梗、竹葉,名加減涼膈散。

    〔舌強(qiáng)〕正舌散蝎尾(醋泡炒三錢) 茯苓(姜汁拌曬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并擦牙齦。

    〔痰熱〕省風(fēng)湯防風(fēng) 生南星(各二錢) 生半夏 黃芩 甘草(各一錢) 加姜煎。

    〔不語〕解語湯防風(fēng) 天麻 附子 棗仁(各錢半) 羚羊角 官桂 羌活(各八分) 炙草(五分)

    竹瀝(半杯)

    〔言謇〕加味轉(zhuǎn)舌膏連翹 遠(yuǎn)志 薄荷 柿霜 菖蒲 梔子 防風(fēng) 桔梗 黃芩 炙草 犀角 大黃元明粉 川芎 蜜丸。

    〔補(bǔ)氣〕五福飲人參 熟地 當(dāng)歸 白術(shù) 炙草

    〔培中〕大補(bǔ)元煎人參 熟地 山藥 杞子 萸肉 當(dāng)歸 炙草 杜仲 陽虛加姜、附,氣虛加 、術(shù)。

    〔中絡(luò)〕烏藥順氣散麻黃 枳殼 桔梗 烏藥 僵蠶 白芷 陳皮 干姜 川芎 甘草

    〔補(bǔ)陰〕虎潛丸黃柏 知母 熟地 龜板 虎脛骨 鎖陽 當(dāng)歸 牛膝 白芍 陳皮 羯羊肉 搗丸。

    〔補(bǔ)元〕固本丸人參(二兩)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各四兩) 蜜丸。

    〔潤燥〕復(fù)脈湯炙草(四兩) 生姜 桂枝 人參 阿膠(各二兩) 生地(一斤) 麥冬 麻仁(各八兩)

    大棗(十二枚) 水酒各半煎。一名炙甘草湯。

    〔通補(bǔ)〕還少丹熟地(二兩) 山藥 牛膝 杞子(各兩半) 萸肉 茯苓 杜仲 遠(yuǎn)志 五味 楮實茴香 巴戟 蓯蓉(各一兩) 石菖蒲(五錢) 加棗肉蜜丸,鹽湯下。

    〔表虛〕玉屏風(fēng)散黃 防風(fēng)(各一兩) 白術(shù)(二兩)

    〔扶脾〕外臺茯苓飲茯苓 人參 白術(shù) 枳實 橘皮 生姜

    〔補(bǔ)脾〕酸棗仁湯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精虛〕生脈補(bǔ)精湯人參 麥冬 五味 熟地 當(dāng)歸 鹿茸

    〔內(nèi)濕〕滲濕湯即胃苓湯加 香附 川芎 砂仁 黃連

    〔外濕〕除濕湯羌活 本 升麻 柴胡 防風(fēng) 蒼術(shù)

    〔身寒〕附子麻黃湯附子 麻黃 甘草

    〔驅(qū)暑〕香薷飲香薷 濃樸 扁豆 黃連 除扁豆,名黃連香薷飲。除黃連,名三物香薷飲,加苓、草,名五物香薷飲。

    〔陰暑〕二香湯香薷飲合藿香正氣散,名二香湯。

    〔除熱〕蒼術(shù)白虎湯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名白虎湯,此加蒼術(shù),或加人參。

    〔調(diào)氣〕八味順氣散人參 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烏藥 白芷 青皮 陳皮

    〔暴怒〕木香 藿香 砂仁 蔻仁 炙草 丁香 檀香

    〔中暑〕藿香正氣散藿香 紫蘇 白芷 腹皮 茯苓(各三兩) 白術(shù) 陳皮 半夏 濃樸桔梗(各二兩) 甘草(一兩) 加姜棗煎,每服五錢。

    〔惡中〕調(diào)氣平胃散木香 檀香 砂仁 蔻仁 濃樸 陳皮蒼術(shù) 藿香 甘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