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久勞〕調(diào)營養(yǎng)胃湯參 術(shù) 陳 苓 歸 芍 麥 五味 二地 黃 山藥 遠(yuǎn)志 山萸 鴨血蜜煎。
〔郁勞〕歸脾湯人參 焦術(shù) 茯神 棗仁 龍眼(各二錢) 炙 (錢半) 當(dāng)歸 遠(yuǎn)志(各一錢)
木香 甘草(各五分) 姜 棗 水煎。
〔房勞〕鹿胎丸鹿胎煮 熟地(八兩用人乳粉、山藥各一兩拌蒸) 菟絲子(十兩,酒煮) 杞子(八兩,乳浸) 制首烏(六兩,乳浸曬) 人參(四兩) 金石斛(六兩,酒炒) 巴戟(五兩,酒炒) 黃 (五兩,酥炙) 黃蒿膏丸。
〔補中〕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fēng)。
〔積勞〕十四味建中湯參 桂 附 術(shù) 草 歸 芍 芎 地 苓 夏 麥冬 蓯蓉 姜 棗
〔暑勞〕清暑益氣湯見一卷暑。
〔酒勞〕葛花解酲湯見一卷濕。
〔童勞〕麥煎散赤苓 歸 術(shù) 地 草 柴胡 鱉甲 小麥 石膏 常山 干膝 大黃 末四味慎用。
〔女勞〕逍遙散見一卷火。
〔女勞〕補血養(yǎng)陰丸歸 芍 丹 地 麥 味 牛膝 杞子 青蒿 鱉甲 川斷 茯苓 益母膏丸。
〔情勞〕清離滋坎丸六味丸料,加二冬 生地 當(dāng)歸 白芍 知母 黃柏 白術(shù) 甘草 吐血加山藥、蓮子,咳加枇杷葉、貝母、栝蔞,痰加橘紅,熱加骨皮,嗽加五味,怔忡加遠(yuǎn)志、棗仁,遺精加龍骨、牡蠣,咽瘡加甘草、桔梗,痰喘加蘇子,久咳加阿膠、五味、紫菀、麥冬。
〔虛熱〕八珍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虛熱〕圣愈湯參 芎 歸 二地
〔血熱〕人中白丸歸 芍 二地 人中白 白術(shù) 鱉甲 青蒿 羚羊角 阿膠 百部膏丸。
〔潮熱〕參苓建中湯參 苓 歸 芍 陳 草 桂枝 半夏 麥冬 前胡 細(xì)辛
〔骨蒸〕鱉甲散柴胡 鱉甲 知母 秦艽 當(dāng)歸 烏梅 青蒿 地骨皮 早晚服。
〔骨蒸〕河車丸紫河車 人中白 秋石 五味 人參 阿膠 人乳 地骨 鱉甲 銀柴胡 以百部、青蒿、童便、陳酒熬膏為丸。
〔骨蒸〕二仙膠鹿膠 龜膠 人參 杞子
〔口干〕生脈散見一卷暑。
〔健脾〕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fēng)。
〔嗽血〕清安膏麥冬 生地(各十兩) 橘紅(三兩) 桔梗 甘草 貝母(各二兩) 龍眼 苡仁(各八兩)
薄荷(五錢)
〔滋液〕六味丸見一卷中風(fēng)。
〔勞嗽〕噙化丸玉露霜 柿霜 貝母 百合 茯苓 海石 秋石 甘草 薄荷 硼砂(少許) 蜜丸。
〔嗽痰〕立效方蔞 杏 桔 貝 五味子 款冬 天冬 蔥白川椒(每歲一粒) 共為末,納豬肺中,荷葉包蒸,五更服。
〔陽虛〕六味回陽飲參 附 姜(各二錢) 熟地(五錢) 當(dāng)歸(三錢) 草(一錢) 汗加黃 ,泄加白術(shù)、烏梅。
〔陽虛〕理中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虛寒〕八味丸見一卷中風(fēng)。
〔肺痿〕太平丸二冬 二母 二地 杏 桔 歸 款冬 阿膠 蒲黃 薄荷 京墨 麝 蜜丸。
〔肺痿〕白鳳膏白鴨(一只) 元棗(二升) 參苓平胃散(一升) 陳酒(一瓶) 將鴨頂血滴酒內(nèi)飲,再去鴨毛及肚雜,拭凈,將棗去核,每棗納參苓平胃末,入鴨腹,麻線扎定,砂鍋內(nèi)煨,將酒三次添入,以干為度,共搗為丸。煎人參湯下。
〔嗽喘〕都?xì)馔?/strong>六味丸加五味子。
〔勞嗽〕潤肺膏羊肺 杏仁 肺霜 蛤粉(各一兩) 真酥(一兩) 此與白鳳膏,葛可久方也。
〔脾血〕酸棗仁湯見一卷中風(fēng)。
〔心血〕養(yǎng)心湯歸 二茯 川芎 半夏(各一兩) 柏子仁 棗仁 遠(yuǎn)志 五味 人參 桂心(各五錢)
炙草(一錢) 為散,煎服五錢。
〔肝血〕柴胡疏肝湯香附 柴胡 陳皮 芎 芍 枳 草
〔腎血〕坎離既濟丹二地 二冬 二茯 歸 芍 參 五味 萸 杞 蓯蓉 黃柏 遠(yuǎn)志 棗仁 丹蜜丸。
〔胃血〕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
〔殺蟲〕紫金錠茨菇 五倍 大戟 辰砂 雄黃 麝香
〔殺蟲〕蘇合香丸見一卷中風(fēng)。
〔補虛〕養(yǎng)營湯參 苓 術(shù) 草 地 芍 歸 味 志 陳 桂 姜 棗 水煎。
〔鬼疰〕十疰丸雄黃 巴霜(各一兩) 人參 細(xì)辛 附子 麥冬 皂角 桔梗 川椒 甘草(各五錢)
蜜丸。
〔殺蟲〕桃奴丸桃奴(七個另研) 玳瑁(鎊細(xì)一兩) 安息香(一兩) 同熬成膏。另以辰砂犀角(各五錢) 琥珀 雄黃(各三錢) 麝香 冰片 牛黃(各二錢) 桃仁(十四個) 共研細(xì),和膏為丸芡子大,封固陰干,每次一丸,參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