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類證治裁》 附方

    作者: 林佩琴

    〔通治〕陰陽(yáng)攻積丸茱萸 干姜 官桂 川芎(各一兩) 黃連 半夏 橘紅 茯苓 檳榔 濃樸 枳實(shí)菖蒲 延胡 人參 沉香 琥珀 桔梗(各八錢) 巴霜(另研,五錢) 皂角六兩,煎汁泛丸,每服八分,漸加至一錢半,姜湯下。此丸通治五積六聚,七 八瘕, 癖蠱血痰食。皆效。

    〔肺積〕息賁丸濃樸(八錢) 黃連(一兩二錢) 人參(二錢) 炮姜 茯苓 川椒 紫菀(各錢半)

    桔梗 三棱 天冬 陳皮 川烏 蔻仁(各一錢) 青皮(五分) 巴霜(四分) 各研末,方入巴霜,蜜丸桐子大。

    初服二丸,日加一丸,至大便溏,日減一丸,仍至二丸,再日加增。

    〔肝積〕肥氣丸柴胡(二兩) 黃連(七錢) 濃樸(五錢) 川椒(四錢) 炙草(三錢) 莪術(shù) 昆布人參(各二錢半) 皂角(去皮,弦子煨) 茯苓(各錢半) 川烏(錢二分) 干姜 巴霜(各五分) 巴霜后入,蜜丸。服法照前,積塊減半,勿服。

    〔心積〕伏梁丸黃連(一兩二錢) 人參 濃樸(各五錢) 黃芩(二錢) 肉桂 茯神 丹參(各一錢)

    川烏 炮姜 紅豆 菖蒲 巴霜(各五分) 丸同前。

    〔脾積〕痞氣丸濃樸(五錢) 黃連(八錢) 茱萸(三錢) 黃芩 白術(shù)(各二錢) 茵陳 砂仁 干姜(各錢半)

    茯苓 人參 澤瀉(各一錢) 川烏川椒(各五分) 巴霜另研 肉桂(各四分) 蜜丸如前。

    〔腎積〕奔豚丸濃樸(七錢) 黃連(五錢) 苦楝子(酒煮,三錢) 茯苓 澤瀉 菖蒲(各二錢)

    延胡(錢半) 全蝎 川附 獨(dú)活(各一錢) 川烏 丁香 巴霜(另研。各五分) 肉桂(二分) 蜜丸如前。

    東垣五積丸多用人參,且磨積用丸不用湯,取漸次消磨之義也。

    〔行氣〕大七氣湯青 陳 桔 藿 桂 草 三棱 蓬術(shù) 益智 香附(各一錢) 一方加大黃、檳榔。

    〔初積〕排氣飲香附 烏藥 澤瀉 陳皮 藿香 枳殼(各錢半) 木香 濃樸(各一錢) 食加曲 ,寒加姜桂。

    〔調(diào)中〕補(bǔ)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調(diào)中〕參苓湯參 苓 術(shù) 草 芎 歸 芍 木香 香附 延胡 薏苡

    〔息積〕化氣湯莪術(shù) 干姜 青皮 陳皮 丁香 茴香 炙草(各五錢) 桂心 木香(各二錢半)

    胡椒 沉香(各一錢一分) 每服二錢,姜湯下。

    〔息積〕木香調(diào)氣散青 陳 芎 樸 枳 烏藥 木香 香附 蒼術(shù)(各一錢) 桂心 甘草(各三分)

    砂仁(五分)

    〔腸覃〕阿魏麝香膏阿魏(五錢) 麝香(一錢) 雄黃(三錢) 紅蓼花子(四兩) 人參 白術(shù)(各一兩)

    肉桂(五錢) 每服三錢。

    〔石瘕〕和血通經(jīng)湯當(dāng)歸 熟地 蘇木(各二錢) 三棱 莪術(shù) 木香 貫仲 肉桂(各八分)

    紅花(三分) 血竭(五分) 紅酒煎服。

    〔石瘕〕見 丸附子(四錢) 鬼箭羽 紫英(各三錢) 澤瀉 肉桂 延胡 木香(各二錢) 檳榔(二錢半)

    血竭(錢半) 大黃(三錢) 桃仁(三十枚) 三棱(五錢) 水蛭(一錢) 糊丸。

    〔虛人〕十全大補(bǔ)湯見一卷中風(fēng)。

    〔奔豚〕金匱奔豚湯歸 芍 芎 苓 草(各一錢) 半夏 甘 李根白皮 葛根(各二錢) 姜(三片)

    此治沖脈為病,未嘗用少陰藥也。設(shè)泥奔豚為腎積而用伐腎之劑,則謬矣。

    〔伏梁〕大建中湯川椒 干姜 人參 飴糖

    〔通治〕攻積丸茱萸 干姜 官桂 川烏(各一兩) 黃連 橘紅 檳榔 茯苓 濃樸 枳實(shí) 人參沉香 琥珀 延胡 半夏曲(各八錢) 巴霜(五錢)

    〔五積〕化積丸三棱 莪術(shù) 阿魏 浮石 香附 雄黃 檳榔 蘇木 瓦楞子 五靈脂 水丸。

    〔六聚〕散聚湯二陳湯加 當(dāng)歸 杏仁 桂心 檳榔

    〔血積〕血 丸五靈脂 大黃 甘草梢 桃仁(各五錢) 生地(七錢) 牛膝(四錢) 官桂(二錢)

    延胡 當(dāng)歸(各六錢) 三棱 莪術(shù) 赤芍 乳香 沒(méi)藥(各一錢)

    〔食積〕大和中飲見本卷飲食。

    〔疝瘕〕導(dǎo)氣湯川楝子(四錢) 木香(三錢) 茴香(二錢) 茱萸(一錢)

    〔蛇瘕〕赤蜈蚣散蜈蚣一條,炙研酒服。治誤食菜中蛇精,或食蛇肉致成蛇瘕,腹內(nèi)常饑,食物即吐。

    〔鱉瘕〕蕪荑湯蕪荑炒,不拘分兩,煎水代茶。亦有用雷丸 灰之屬治之者。

    〔發(fā)瘕〕香澤油香油一升,入香澤煎,盛置頭邊,令氣入鼻,蟲當(dāng)口出,急以鍛石手捉取抽盡。

    又方以敗梳煎湯服。

    〔痞塊〕連蘿丸黃連 吳萸 白芥子 蘿卜子 山梔 川芎 香附 楂肉 神曲 蒸餅為丸。

    〔堅(jiān)塊〕潰堅(jiān)湯歸 術(shù) 陳 夏 枳 楂 樸 香附 砂仁 木香汁

    〔痞積〕大黃散三棱 大黃 姜、橘皮湯下。

    〔堅(jiān)積〕化痞膏三棱 莪術(shù) 當(dāng)歸(各五錢) 大黃(三錢) 全蝎(十四個(gè)) 甲片(十四片)

    蜈蚣(五條) 木鱉子(七個(gè)) 入香油二斤四兩,煎去渣熬,下黃丹一斤,阿魏一兩,乳香、沒(méi)藥各五錢,硝石三錢,開水和服。

    〔胸痞〕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肋痞〕推氣散砂仁 肉桂(各二分半) 木香(三分) 炙草 茴香 丁香 陳皮 青皮 干姜(各五分)

    蓬術(shù)(四分) 胡椒 沉香(各一分)

    〔瘧痞〕鱉甲丸醋炙鱉甲(一兩) 三棱 莪術(shù) 香附 青皮 桃仁 紅花 神曲 麥芽 海粉(各五錢)

    醋糊丸

    〔脾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fēng)。

    〔飲癖〕五苓散見一卷溫。

    〔酒癖〕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茶癖〕星術(shù)丸星 術(shù) 青 陳

    〔面積〕阿魏丸酒浸阿魏 肉桂 莪術(shù) 麥芽 神曲 萊菔子 青皮 白術(shù) 干姜(各五錢)

    百草霜(三錢) 巴霜(三七粒) 糊丸,姜湯下。

    〔肉積〕小阿魏丸阿魏 山楂(各一兩) 黃連(六錢) 連翹(五錢) 醋糊為丸。

    〔菜積〕桂香丸肉桂 麝香 飯丸。

    〔小腹〕茴香丸蘆巴(八錢) 小茴香(六錢) 巴戟 川烏(各二錢) 川楝肉(四錢) 茱萸(五錢)

    酒糊丸,鹽酒湯下。

    〔蟲積〕妙應(yīng)丸附子四個(gè),去皮臍 孔,入 砂一兩七錢面裹煨,蓽茇、故紙、青皮各三兩半,糊丸,姜、陳皮湯下。

    〔血積〕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寒積〕附子理中湯見一卷中風(fēng)。

    〔痰積〕導(dǎo)痰湯見一卷中風(fēng)。

    〔疳積〕肥兒丸胡黃連 神曲 麥芽(各五錢) 檳榔(一錢) 肉蔻(二錢) 使君子(二錢半) 木香(一錢)

    蒸餅為丸。

    〔肝脾〕歸脾丸見二卷勞瘵。

    〔火郁〕蘆薈丸蘆薈 川連 胡黃連 木香 青皮 蕪荑(各五錢) 歸 陳 苓(各一兩半)

    炙草(七錢) 米糊丸。

    〔憂郁〕六郁湯見本卷郁。

    〔腎虛〕腎氣丸見二卷虛損。

    〔外治〕阿魏膏羌活 獨(dú)活 元參 官桂 赤芍 甲片 生地 鼠矢 大黃 白芷 天麻(各五錢)

    紅花(五錢) 土木鱉(二十個(gè)) 用麻油煎,去渣,下黃丹五錢煎。再入芒硝 阿魏 乳香 沒(méi)藥(各五錢)

    再入蘇合油(五錢) 麝香(三錢) 調(diào)勻成膏,取兩許攤貼紅緞上,正當(dāng)痞塊,用熱熨斗熨之。

    〔外治〕琥珀膏大黃 樸硝(各一兩) 為末,大蒜搗膏,和勻,作片貼之。一方,加麝香五分,名硝黃膏。

    〔外治〕水紅花膏紅蓼子(二錢) 大黃 樸硝 山梔 鍛石(各一錢) 酒酵(六錢) 共搗成膏,以布攤貼,熨斗熨之。

    〔外治〕三圣膏鍛石半斤為末,瓦器炒令淡紅,少頃,下大黃末一兩,候熱退,入桂心末五錢,略炒,入米醋熬成膏。以紙攤貼。

    〔初積〕烏白丸烏梅肉 生姜(各四兩) 白礬 半夏(各二兩) 搗勻火焙,入 神曲 麥芽 青皮陳皮 蓬術(shù) 丁香皮 大腹子(各一兩) 酒糊丸。

    〔久積〕木香檳榔丸大黃(四兩) 黑丑 黃芩(各二兩) 木香 檳榔 黃連 枳殼 當(dāng)歸 香附 青皮陳皮 蓬術(shù) 黃柏(各一兩) 水泛丸。

    〔積熱〕通元二八丹黃連(八兩) 白芍 當(dāng)歸 生地 烏梅(各五錢) 雄豬肚一個(gè),入藥末于內(nèi),線縫,蒸熟搗丸。姜湯下。

    〔攻補(bǔ)〕木香枳殼丸大黃 黑丑(各二兩) 茯苓 白術(shù) 濃樸 半夏曲 人參 木香 青皮 陳皮 檳榔神曲 三棱 蓬術(shù) 麥芽(各一兩) 姜汁糊丸。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