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目經(jīng)大成》 七福飲三十九

    (身冷多汗去遠志,用黃 )

    人參 白術(shù) 當歸 地黃 棗仁 遠志 甘草

    因產(chǎn)乳斷,未產(chǎn)血動,目暗心怦,此方主之。

    萬物莫靈于人。孕育,其始基也。不胎教而能寡過,生子必壽。今阿母有是病式,責以三陰盡虧,情欲之過,端恐不免。不有以藥之,所生雖佳兒,期月不保,未可知也,況壽乎?

    上方人參、白術(shù)、甘草補胃氣也。胃氣補,太陰治矣。當歸、地黃滋精血也,精血滋,厥陰治矣。棗仁、遠志寧心而交腎,心腎交,少陰治矣。夫太陰治則氣能攝血,而動者可止;厥陰治則精能配氣,而斷者可通;少陰治則水火不相射,而生明照之神。去遠志汗多忌散,用黃 者,身冷須溫也。此癥此方,打疊得極其周匝,婦婦子子,更相為命,飲之自然獲福,故曰七福飲。

    乳,血也,從脾肺運化而出,故其色白,其味甘,其氣腥。氣血足,自爾取之無禁。常見村婦乏乳,市醫(yī)用穿山甲、秦艽、 蟲、通草等物,教以雜豬爪 酒,謂之下奶。不效,復(fù)想出許多做作,至有逼成癆瘵者,可為痛哭流涕。

    詩曰∶七福藥何斯,術(shù)參遠志棗,懷地秦當歸,還更汾甘草。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