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目經大成》 消凝行經散六

    益母草 生黃 延胡索 郁金 當歸 芎 茯苓 通草(各一兩) 黃連(酒炒) 荊穗 枳殼(面炒) 柴胡紅花 甘草(各五錢)

    婦人癥治與男子等,惟月事胎產異焉。今曰消凝行經,蓋不月致病之藥爾。夫月乃太陰之精,以望而盈,過望而虧。女子稟陰氣成形,故血亦對月而盈虧也,曰月事。經曰月事以時下,能有子。稍一差錯,則氣血俱壞。合用黃 、益母草、枳殼、甘草補氣而利氣,當歸、延胡索、紅花、郁金行血而養(yǎng)血。柴胡、芎 導入厥陰,使榮從此歸。茯苓、通草引入太陽,使邪由被出。若荊芥、黃連,正為血凝累目,平其風熱耳。如是則經脈無恙,琴瑟調而孕子。爰記其功以名方。然必少婦健而有火者,方可與服。倘涉疑似,盒飯慎思。

    詩曰∶消凝通郁延胡索,益母芎歸連枳殼,荊穗柴苓甘草歸,黃 服亦紅花落。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