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目經(jīng)大成》 清氣化痰丸二十八

    橘皮 杏仁(泡去皮,炒) 枳實(shí)(面粉拌炒) 黃芩 栝蔞仁(酒炒) 茯苓(各一兩) 膽南星 法半夏(各一兩五錢) 酒、姜汁為丸。

    吳鶴皋曰∶氣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則氣清矣。故用星、夏燥痰濕,杏、橘利痰滯,枳實(shí)攻痰積,黃芩清痰熱。茯苓滲濕以清痰,栝萎下氣以除痰。愚謂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鸾铓庥谖迮K,痰借液于五味。液有余則痰因而充溢,氣有余則痰得以橫行。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火。善治火者,不治火而治氣。是故清氣乃所以化痰。而曰痰治則氣清,解說雖好,覺與本方義稍背。

    詩曰∶清氣化痰星夏橘,茯苓杏枳栝蔞實(shí),生姜扭汁酒為丸,不遇沉 臟清密。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