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角化棘皮瘤是一種圓形、堅硬、常為肉色的皮膚新生物,中心有一獨特凹陷,內(nèi)含糊狀物。
角化棘皮瘤常見于面部、前臂和手背,生長迅速。在1~2個月后,可超過5cm。常常在幾個月后消失,遺留瘢痕。
角化棘皮瘤是良性的,但很像鱗狀細胞癌,因此,應作活檢鑒別。角化棘皮瘤可用手術(shù)、注射皮質(zhì)類固醇或氟尿嘧啶治療,都能消除皮損,留下的瘢痕比自行消失時小。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角化棘皮瘤是一種圓形、堅硬、常為肉色的皮膚新生物,中心有一獨特凹陷,內(nèi)含糊狀物。
角化棘皮瘤常見于面部、前臂和手背,生長迅速。在1~2個月后,可超過5cm。常常在幾個月后消失,遺留瘢痕。
角化棘皮瘤是良性的,但很像鱗狀細胞癌,因此,應作活檢鑒別。角化棘皮瘤可用手術(shù)、注射皮質(zhì)類固醇或氟尿嘧啶治療,都能消除皮損,留下的瘢痕比自行消失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