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陰白斑是指婦女外陰部的局限必或彌散性白色病變。病變部位可在大小陰唇、陰蒂、還可能蔓延到會陰部、肛門周圍及陰股部。臨床可表現(xiàn)為外陰皮膚干燥變粗,肥厚,高度角化,變白,失去彈性,局部瘙癢,疼痛,有燒灼感等。若局部形成裂紋或潰瘍,當警惕癌變發(fā)生。
【辯證施治】
由于外陰癌有近50%纟起自外陰白斑病,因此臨床一旦確診,當予高度重視,積極治療。
本草著作。《友漁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刊于嘉慶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外陰白斑是指婦女外陰部的局限必或彌散性白色病變。病變部位可在大小陰唇、陰蒂、還可能蔓延到會陰部、肛門周圍及陰股部。臨床可表現(xiàn)為外陰皮膚干燥變粗,肥厚,高度角化,變白,失去彈性,局部瘙癢,疼痛,有燒灼感等。若局部形成裂紋或潰瘍,當警惕癌變發(fā)生。
【辯證施治】
由于外陰癌有近50%纟起自外陰白斑病,因此臨床一旦確診,當予高度重視,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