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三、肝腎陰虛

    主證陰道流血,帶下臭穢,小便頗數(shù),伴見(jiàn)一組肝腎陰虛⑿之癥。

    「病機(jī)」 肝腎陰虛,虛火灼絡(luò)。

    「治法」 滋補(bǔ)肝腎,清熱活血。

    「方藥」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加味。

    熟地 山茱萸 山藥 澤瀉 茯苓 丹皮 知母 黃柏 夏枯草 珍珠母 女貞子 夜交藤 蜂房 蜈蚣 龜板 鱉甲

    本方為知柏地黃丸加夏枯草、珍珠母、女貞子、夜交藤、蜂房、蜈蚣、龜板、鱉甲。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藥、女貞子滋補(bǔ)肝腎之陰;知母、黃柏、丹皮滋陰涼血;茯苓、澤瀉健脾滲濕;夏枯草清肝散結(jié);珍珠母、夜交藤柔肝寧神;蜂房、蜈蚣

    活血解毒;龜板、鱉甲滋陰潛陽(yáng),軟堅(jiān)散結(jié)。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