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三、肝郁犯胃

    「主證」 妊娠之后嘔吐酸水或苦水,頭眩不食,伴見一組肝氣郁滯⑼之癥。

    「病機」 木郁克土,肝胃失和。

    「治法」 抑肝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竹茹麥門冬湯(《王渭川婦科治療經(jīng)驗》)加減。

    竹茹 麥冬 砂仁 藿香 茯苓 白芍 公丁香 絲瓜絡(luò) 甘草 白術(shù) 蘇葉 烏梅

    另用伏龍肝60克煎湯代水熬藥。

    本方為竹茹麥門冬湯去山藥、扁豆、冬瓜仁加白術(shù)、蘇葉、烏梅。

    方中竹茹、公丁香、伏龍肝降逆止嘔;砂仁、藿香、蘇葉和胃降逆;茯苓、白術(shù)、甘草健脾和胃;烏梅、白芍、絲瓜絡(luò)平肝抑肝;麥冬養(yǎng)胃生津。

    若見煩渴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者,此為郁火上炎之象,酌加黃連、梔子以清熱降逆。若見滿腹作疼,飲水入即吐,此為沖氣上逆之重癥,治宜平?jīng)_安胃,方易安胃飲(《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清半夏30克,凈青黛9克,赤石脂30克。

    上藥煎取清汁一大碗,調(diào)入蜂蜜60克,徐徐飲下,一次只飲一口,半日服盡。若服后吐仍未止或其大便燥結(jié)者,去赤石脂加生赭石30克;若嫌青黛微有藥味者,亦可但用半夏、赭石。

更多中醫(yī)書籍